这节复习备考课的教学目标是梳理诗歌主题、品味意象之美、体会诗歌情感。教学重点为按主题梳理诗歌,感受其特点,难点为品味意象之美和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对这节课进行反思:
1.教学策略的选择
由于中考古诗鉴赏涉及中小学多首古诗且复习时间有限,我采用了按内容梳理诗歌并完成表格的复习策略。
表格涵盖代表作品、作者、抒写内容、表现情感、常见意象及常用手法等内容,通过填写,学生把对诗歌零散的认识变得系统化、体系化。这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有条理、更清晰,还为后续做题提供了章法和依据。
2.对学生深度思考,深入学习进行引导
有效且高效的课堂需把学生从围观者变为参与者。梳理诗歌时,我先与学生共同分析咏史怀古诗的内容、情感和手法,并引导学生概括填表。随后分组合作,让学生组内交流完成填表并给大家分享。训练感知诗歌情感环节中品味意象情感,先讲解相同意象不同情感的中考真题,再让学生独立分析完成意象情感题。
习题训练过程中,我先指导答题方法,后在学生分享答案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引导其发现答案存在的问题,如审题不清、对诗歌理解不深入、表达不准确全面等。在引导和生成中,训练了学生严谨的思考过程以及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表达能力。
这节课因有听课领导和老师,学生能积极互动,课堂气氛相对平常轻松,但如何能让学生常态化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我来说是个问题,这需要我多思考、多实践,即便无法找到最优解,也应探寻次优解,以提升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