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要学,要干,这是对的。但是还要会思索。不善于思索的人,读书再多,实践经验再丰富,他的知识经验,也只能是一堆砖头、瓦块儿,把砖头瓦块儿连在一起,成为一座雄伟或玲珑的建筑物,是经过深思熟虑形成的思想”。读了一段时间《最美是教师:让教书成为自己的事业》这本书后,我发现,读书时,遇到好的思想,就抄下来。摘抄了将近一本,书也快读完了,但是书本思想还是书本思想,而我的工作依然如故,即使有那么一点改变,但微乎其微,并且往往涛声依旧。追其原因,就是没有反思,没有用书本学习引导自己反思教学工作。那么,我再教20年,估计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所以,今天我以这节古诗复习课反思自己的教学为开始吧!
《咏史怀古诗专项复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一组诗。古代诗歌有“山”、“水”作为意象:如《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有以“花”“鸟”入诗歌: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更有典故作为意象,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的这几首诗。入诗的意象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下边大家翻开书本,208页,《南乡子.山坡羊潼关怀古》,212页《山坡羊.潼山怀古》,151页《登幽州台歌》。
大家先背诵一遍这三首诗,思考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齐答:咏史怀古诗
投影:咏史怀古诗的概念: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一般来讲,咏史怀古诗史怀古诗不仅是叙古事,而且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借古讽今咏,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
二、明确学习目标老师:
咏史怀古之作,见历史思古人之事,抒发怀古之情,我们复习时有哪些学习目标呢?投影目标
学生齐读
1.弄清史实
2.体会意图
3.领悟感情
4.分析写法
三、举例分析,掌握方法
咏史诗首先弄清史实,体会意图,进而领悟感情。我们现在以《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为例,来分析:
1.作者咏叹了什么样的历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投影表格,挑学生背诵回答
2.怀古之作会如何来抒发诗人的怀古之情?
阅读书本,师生共同回忆梳理《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感情的?从上阕写景入手分析写法:借景抒情到下阕以孙权这一意象入诗,并引用曹操的话分析其写法:运用典故。最后到整首诗写法分析:借古讽今三问三答的结构形式。依次分析全诗所用写法及其作用
投影讲解,分析总结。
学生巩固背诵三分钟。
四、小组合作,梳理知识,巩固复习
1.《山坡羊·潼关怀古》《登幽州台歌》学生讨论:
依次分析两首诗分别咏叹了什么样的历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分别如何来抒发诗人的怀古之情?
小组合作,梳理知识,并且分工承包任务,写在本上。轮流回答。
小组展示。
2.投影讲解,分析总结。 ⑴《登幽州台歌》p252页作者咏叹了怎样的历史,抒发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⑵全诗如何来抒发诗人的怀古之情?《登幽州台歌》p252页作者在诗中如何运用对比表达感情的?
巩固背诵五分钟
五、课堂小结咏史怀古诗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们梳理一下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投影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一忆其事—抒己情
手法:用典 对比 借古讽今 怀古伤今 吊古伤今(己)
意象: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历史遗迹
思想感情:
1.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孤寂失意。 2.物是人非,盛衰变迁的沧桑。
3.借古伤(讽)今的感伤,或忧国伤时。
4.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小结:三大类:一怀人伤己;二怀古伤今;三理性反思
六、巩固练习
1.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杜牧的《赤壁》(p174页)中,作者如何表达对自身才华的认识的?
2.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杜牧的《泊秦淮》(p159页)中均涉及人物,,用人物含蓄蕴藉地抒发作者情感,请结合“孙权”和“商女”作简要分析。
有同学,对《赤壁》(p174页)《泊秦淮》(p159页)忘记了,可以翻看一下书本。学生略微思考后。
第一题,提问一名中等偏下学生,回答不太完整。又挑一名中等学生回答补充。(说明本节课中等以下的学生要重新巩固)
第二题挑了本班第一名孩子回答,结果是把《泊秦淮》的主旨直接背诵下来,而忽略题干信息:请结合“商女”作简要分析。
老师再次明确题干信息要求,并讲解。学生明白。
七、布置作业
用本节课学习咏史怀古诗的方法梳理《泊秦淮》《赤壁》的知识点。写在今天的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今天,是古诗复习第二轮开始。第一轮是按照教材一册一册依靠次复习。现在第二轮复习了,我在想:不能一首一首的或者随便选几首再这样复习了。是不是归类复习更棒!我翻着诗歌目录,把诗歌一首一首的内容写法在心里过一遍之后,把诗歌简单归为“爱国壮志篇”“触景思乡篇”“爱情吟唱篇”“个人抒怀篇”“咏史怀古篇”等等。我今天就“咏史怀古诗”一类整体巩固复习三首,布置作业巩固复习两首。
一、今天这节课,总体来说,存在以下优点:
1.诗歌专题复习,目标明确。给学生知识建立横向联系,使学生的知识能够前瞻后顾,不易忘记。同时又使学生在专题复习中学到古诗的复习方法。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样的教学设计适合九年级的学生,复习哪块知识都是内容庞杂,不好梳理,容易忘记。
2.针对咏史怀古诗,重点从两个方面复习,咏叹了什么样的历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分别如何来抒发诗人的怀古之情?运用表格,课件制作,一目了然。不是简单的口头重复,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节省了上课复习的时间。使复习内容更实在,效果扩大化。
3.老师整节课从导入新课、到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概念、再到明确学习目标,再以《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为例,来分析:咏史怀古诗的作者咏叹了什么样的历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如何来抒发诗人的怀古之情?让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复习的内容及方法。接着又以《登幽州台歌》和《山坡羊·潼关怀古》让学生练习咏史怀古诗复习的方法和内容梳理。
最后巩固检测:1.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杜牧的《赤壁》(p174页)中,作者如何表达对自身才华的认识的?2.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杜牧的《泊秦淮》(p159页)中均涉及人物,,用人物含蓄蕴藉地抒发作者情感,请结合“孙权”和“商女”作简要分析。
这两道题,第一题考察学生本节课的听课效果,就是对所复习的诗歌的主旨把握。第二道题,考察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人物作为意象入诗歌抒发什么感情?再考察学生对诗歌中意象的表达作用。一边知识梳理,一边表格总结,一边巩固背诵,最后巩固检测。教学设计比较合理。
二、但是还有以下缺点:
1.古诗内容信息量很大,中等和较差的学生掌握的并不牢固。需要下节课处理作业时刻再巩固背诵。
2.考虑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经常使用,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行。有学生在小组中任务不明确,动手、动嘴能力差。还不好意思。甚至有点懒惰。要经常发挥小组作用。使课堂气氛不那么单调。但是那些课?那些问题?那些学习任务适合学生讨论完成,真的是值得思考的研究的课题。
3.老师上课板书没有设计好,因为课件已经有,所以只板书了题目,但是还是应该有的。
4.老师讲课时,本节课因为是复习课,又是奔着考试而复习,只有四十分钟,学生背诵、讨论总结和老师的讲解分析基本都是全速前行,这就是九年级老师脚踩风火轮一样的学习生活状态,真的谈不上王君老师的教学理念:打通教法和活法,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也许这就是我们未来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吧!
总之,我们是老师,主要任务是教学,我们就是在教学中成长的,我们就应该以教学为基本反思对象,在反思中成长。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成效等来展开反思,让我们在教学中去做一个会反思的教师,在生活中做一个会反思的父母。在反思中及时觉悟,及时纠错,及时记录下来。成长着、反思着、完善着、美丽着,让自己在反思中努力地飞起来,飞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