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个人其实都是在各自的私心和欲念中挣扎煎熬,但是好在——有人类文明的照耀、有精神生活的指引、有圣贤事迹的感召,我们还是能够不断向上,成为自己期待中的更好的人。偶尔露点马脚,没关系,人性的下限其实都差不多。人一生的成就,是由他能摸到的人性的上限来决定的。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她)的有血有肉,有真实的欲念和需求,但人又有精神的追求和良知的约束,所以,人会在向前向上的时候偶尔走弯路,偶尔掉队,但只要方向在,心中的光不灭,还是会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的,目标要订成自己抬抬脚够得到的地方,那么,站在什么样的高度,以什么标准为目标,就是成就高低的关键因素了。
2.人这辈子活出来的,其实不是什么是非对错的组合,让后人来评价的。人最终活出来的,不过是一种方向感:这是大家都差不多的底线,那就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向往前进啊,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啊。
不怕慢就怕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开始了,每多迈出去的一步就是一次成功。人生之路有时候像是弹簧,从某一个角度看,就是一个圆圈和另一个圆圈的不断重叠,好像一直停留在原地,好像前进一段就又退回来了,但是把弹簧拉开,就会发现在看似不断的循环往复中,已经走了很远的距离。所以,对也好错也罢,别人的眼光不该成为我们自我限制的枷锁,而应该在时光的穿梭中,锁定大方向,坚定的往前走就是了。
3.我们以为别人的躺平,其实是因为看不到他在另外一个维度上的执着而已。
你眼里的别人不是别人,别人眼里的你也不是你。每个人都有自己执着的点儿,朝向目标往前走的时候,是甘之如饴还是苦涩艰难只有自己知道,以别人为镜照见自己,却不要以别人为墙,挡住自己的方向。
4.只要他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那他一定有自己执着的目标。
这段话让我想到了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少有人走的路,需要自己披荆斩棘,需要自己面对许多未知的风险和不确定,这需要更大的勇气,还有更多的坚定,以及更多的面对孤独的耐受力。但,只要走的下来,就一定有更多不一样的收获。
5.从大宋朝开始,中国进入了全民科举时代,最大程度地统一了全民的努力方向——有钱就该读书,读书就该参加科举,科举就应该去当官——这个方向好像天经地义,以至于很少有人注意到,人生还可以往别处去,去定其他的目标。
这一点和当下很多人的价值观是一样的,读书,出人头地才是唯一正确的,似乎人生之路千万条,但成功之路只一条,那就是取得好成绩,唯成绩论让很多家长和孩子都苦不堪言。可是人生之路千万条,就像从一个点出发可以有各个方向的无数条射线一样,如果不设限,其实是有很多选择的。
6.人这一辈子,活的就是一个方向感。你在做一件神圣的事的时候,允许自己小小地堕落一下。和你在做一件堕落的事的时候,心里仰望一下神圣的所在。人面朝的方向不一样,人的本质就不一样。
别对自己理想化,别过于追求完美,方向对了,路宽风景好的时候就快马加鞭,有重峦叠嶂暗流险滩的时候也允许自己停下来休息一下,或者放纵一下或者消极一会儿,只要是大方向不错,就不会堕入泥潭万劫不复。
7.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爬行或是飞奔。能走多远,咱们自己说了不算。我们唯一说了算的,就是那条路通往的方向。
人活在世,外界的影响很重要,环境,文化,机遇,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但为自己做选择却永远是每个成年人可以确定的事儿,有选择的自由,并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就是一个人活着的证明,也是活着的乐趣所在。
人生之路漫漫,这条路上的我们,是进是退,是疾还是徐,是走这条路还走那条路,是朝东还是朝西,这都是我们的选择。
前行的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或是陪我们往前走的,或是来促我们修行的,每个走进我们生命里来的人的到来都有他们的使命,都是我们生命里的礼物,让我们从他们身上照见自己,我们也是别人生命里的礼物,也会给别人带去各种影响,那就让我们多一份觉察力,修炼自己的洞察力,在别人的镜子里照见更好的自己,也在自己的镜子里,给到别人更清晰的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