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严肃点!两个字讲透华与华方法中蕴含的战略——《提高应用华与华方法的判断力》第2节
战略二字很高深,他的源头和本意在哪里?
战字是指拿着单和戈去战斗,略是指在田地上划上十字格,对田地进行经营管理。
在西方来说,战略起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
后来这个词语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
纵观东西,双方都有“指挥战争相关的谋略”的含义,这是战略一词的最初来源。
华板在他的读书笔记中说,对他影响最深的有两个男人,一个是强调先胜后战,赢了再打的孙子兵法,一个是强调战争艺术的克劳斯维茨,每一场战役都为下一场战役做准备。这里面就包含了对“不败”战法和产品推出顺序的思考。
再聚焦到战略本身,华板也比较推崇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让企业在总成本领先、差异化、集中战略的三种战略选择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种。
在综合钻研多种流派对战略和品牌的思考后,华与华总结出战略等式可以概括为:社会问题 = 商业机会 -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战略= 业务组合和产品结构 =社会问题解决方案。
这个等式强调企业应将社会问题转化为商业机会,并通过企业战略和业务组合来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具体来说,企业战略等式中的每个部分都相互关联,形成一个闭环。
那我们应该如何使用呢?
尤其针对生意不大的客户来说,他就开了几十家面馆,上来就谈社会问题吗?在这个等式中,唯一抓得到、摸得着的就是业务组合和产品结构。
也就是说,思考战略最核心的抓手是看客户的产品。
如何通过对产品的思考升级到战略的高度呢?我经过多年的实操,我的答案是聚焦二字。
也就是说,思考战略最核心的抓手是看客户的产品。
如何通过对产品的思考升级到战略的高度呢?我经过多年的实操,我的答案是聚焦二字。
也就是说,无论各种理论天花乱坠,无论市场波谲云诡,只要抓住企业的核心产品,就抓住了企业的主要矛盾。
我们如何快速的定位到企业的核心产品,找出来企业不同产品的大小王呢?那就是我发明的100块的游戏。
推过数字的推演帮助客户找到盈利最高的品类,在基于核心品类去思考有可能的项目重心。
一个项目只能有一个项目重心,项目重心的推演来自四个角度的交叉演算,第一个是看我核心的资源禀赋,为啥我能把核心产品卖出去,第二个是看我的核心产品是否符合行业大趋势,比如如果我的产品本身不健康,那只有产品迭代之后再营销,否则越营销死的越快,比如之前有个冰激凌品牌找到我们,我一看他的配料表就说合作不了。
第三个是看消费者,如果消费原话中聚焦的那个点与我们最大的资源禀赋相匹配,这件事儿大概率就成了,第四个是看竞品,如果你发现竞品也选用了我们的那个点,甚至做的还比我们好,那就证明我们对了。
我们这个方向一定不会死,只是竞争激烈一点,我们最擅长的就是把红海装进蓝瓶里,放大我的购买理由,我就能够胜出。而且这中间有一条不可更改的法则,即企业的成功是有惯性的,这个团队本来会什么那就是会什么,不能够给他一个完全全新的,不然也落地不了。
从我这段描述中你会发现,我对华与华方法中战略二字的理解就是以分析企业核心产品和业务组合为起点的“稳中求胜”和“聚焦”,聚焦在一个重心后,其他的一切才有了灵魂。
华与华有一张颜艳总发明的X地图,战略聚焦收,收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创意聚焦放,通过符号把核心的战略重心去放大。那张图是对华与华战略二字的精妙解读,也是对超级符号这几个字为何有效的具象化的推理和表达。
比如一定要找到核心的拳头产品,在盘点宣传资源时给他更多的曝光和点位,比如门店里有3块广告牌,2块都给核心产品,在产品的价格规划上,也是如此,主力产品的价格带一定是稳定的,有界限的,动1-2块钱都不可以。
在渠道上,更是典型的马太效应,作为总部,一定会大力支持核心市场的核心门店,让赚的更多的人获得更多资源,让他获得更多。
本文略为深奥,但你理解之后便可以纵横捭阖,因为没有任何战略可以脱离产品去独立思考,抓住产品就抓住了一切。
还有一种说法,战略就是创新,这个也非常有趣,他也对,但是他的重要性会是第二位的,因为,企业与我们合作的第一步是让他先活下来。这个点我们有机会再慢慢交流。
从今天起,我们要连签三个甲方客户,一个苏州的科技公司,一个上海的餐饮公司,一个上海的某领域的职业顾问公司,我们也在准备乔迁,换更大、有培训教室的办公场地,欢迎新朋友的加入。
本文领读:
王鯤鹏
华与华方法粉丝圈发起人
鲲鹏咨询创始人
回复“干货”得《华与华方法实操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