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群”之弊,还“群”之本,让工作“群”真正服务群众“群”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下,“工作群”成为政务沟通的便捷通道,指尖轻点即可传递政策、调度任务,让信息流通“跑”在时间前面。基层干部习惯“到群里去”,借线上渠道高效对接工作,这本是顺应时代的工作创新。但当“指尖上的忙碌”渐成常态,“到群众中去”的脚步,不该被工作群的“消息提示”绊住。
工作群是工具,却不是工作的全部。政策宣讲在群里“一发布”,不代表群众就“全明白”;任务安排在群里“已部署”,不代表落实就“无偏差”。须知,群众里有盼政策“掰开揉碎讲”的期待,有遇难题“面对面唠”的诉求,有对干部“看得见身影、摸得着温度”的渴望。线上的“群”连通了效率,线下的“两脚泥”才能连通民心。
“到群众中去”,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当年,焦裕禄书记拄着拐杖、顶着风沙,走遍兰考120多个村庄,把“治理三害”的办法,从群众的生产生活里“找出来”;如今,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百色,在走村入户的脚印里,把扶贫政策“落下去”,把群众心声“带上来”。这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实践,印证着同一个真理:坐在办公室里“看群消息”,看不到群众真实的难处;对着屏幕“敲工作安排”,敲不出解决问题的实效。
别让工作群成了“隔断墙”,要让“到群众中去”成为“必修课”。多些“现场办”,少些“线上转”;多听听“家长里短”,少看看“已读未读”。把工作群的便捷,化作走访调研的“加速度”;让线上的“键对键”,成为线下“面对面”的“前奏曲”。唯有把“到群众中去”的“根”扎深,数字时代的“群”,才能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桥”。
“群”是时代给工作的新工具,“群众”是事业永远的“坐标系”。基层干部既要善用“群”的效率,更要坚守“群众”的底色。让“到群里去”的便捷,服务于“到群众中去”的初心,方能在数字浪潮里,守住为民服务的“本分”,踏出实干担当的“脚印”,让工作既有“群”的快捷,更有“群众”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