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新时代乡镇铁军,以素质能力双提升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交汇的关键时期,乡镇干部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其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群众日益多元的需求,加强乡镇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不仅是时代命题,更是现实所需。唯有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乡镇铁军,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政治铸魂,以忠诚担当筑牢思想根基。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但政治属性始终是第一位的。加强队伍素质能力建设,首先要强化政治引领,确保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方面,要深化理论武装,结合主题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另一方面,要锤炼政治能力,引导干部善于从政治高度看待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确保政策执行不偏向、不走样。例如,某乡镇通过“红色讲堂”“田间党课”等形式,让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本领淬炼,以精准培训赋能实战能力。乡镇干部既要懂政策,又要会落实;既要善于沟通群众,又要能破解难题。因此,能力提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按需施训、精准赋能。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围绕征地拆迁、矛盾调解、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提升干部实战能力。二是推动“老带新”“传帮带”,让经验丰富的村干部与年轻干部结对子,在实践中学真本领、练硬功夫。某地推行“乡镇干部能力提升计划”,通过“轮岗锻炼”“一线蹲点”等方式,让干部在复杂环境中增长才干,成效显著。只有让干部既“专”又“全”,才能适应新时代乡镇工作的多元化需求。

      机制激励,以科学考核激发担当活力。“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没差别”曾是挫伤乡镇干部积极性的顽疾。要打破这一困局,必须健全激励机制,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一方面,要优化考核体系,注重实绩导向,将群众满意度、项目推进效率等作为重要指标,避免“痕迹管理”泛滥。另一方面,要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明确“三个区分开来”,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例如,某乡镇试点“积分制管理”,干部履职情况与评优晋升直接挂钩,同时设立“攻坚克难奖”,对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有效激活了队伍活力。

      作风砺剑,以实干精神赢得群众口碑。乡镇干部直接面对群众,作风问题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加强队伍建设,必须狠抓作风建设,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风尚。一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走出办公室,到田间地头听民意、解民忧。二是整治“躺平”“佛系”现象,通过定期督查、群众评议等方式,倒逼干部真抓实干。某地开展“作风提升年”活动,通过“群众点单、干部接单”模式,推动干部主动作为,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唯有以过硬作风赢得信任,才能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乡镇是落实政策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加强乡镇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通过政治铸魂、本领淬炼、机制激励、作风砺剑,方能打造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乡镇铁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乡镇干部更应扛起使命、奋勇争先,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更强的担当,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