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江苏徐州云龙公园的知春岛上,有座燕子楼,以前去过一次。这次深秋时再去,燕子楼周围红叶鲜艳,金黄满地,湖水更加静谧,景色绝美。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有一日夜宿燕子楼,梦到盼盼,于是就有了旷世之作《永遇乐》,就有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天涯倦客,

        山中归路,

        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

        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

        何曾梦觉,

        但有旧欢新怨。

        ……

    《永遇乐》词,小题曰:“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在众多燕子楼诗词中,苏轼的这首词最值得反复吟咏: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词的上阙写惊梦游园,描写燕子楼小园的清幽之景;下阙感梦,登高远眺,抒发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写景、写情、说理,意境清旷悠远。天涯倦客,何处归程?人生空幻,何处解脱?世事变迁之无奈,又如何排遣?

      燕子楼有名吗?苏东坡梦到的“盼盼”又是何许人?

      在古代,燕子楼因卓绝的诗词与悲凉的故事而名声远播。

      故事要从唐朝中期说起。

      时有张愔,做过武宁军节度使、工部尚书等高官,他有个小妾叫关盼盼,能歌善舞;张仲素曾在张愔手下当过差,是有名的诗人;张仲素的好友叫白居易,唐朝大诗人。

      把这四人连在一起的,就是燕子楼。

      关盼盼容貌美艳,体态婀娜,精通诗文,能歌善舞,张愔镇守徐州时,重礼娶盼盼为妾。张愔为讨她欢心,在徐州郊外依山傍水的地方为她修建了一座别墅——燕子楼。

      燕子楼因其飞檐挑角形如飞燕,故名。

   

      有关盼盼其人的历史记录,仅见于白居易《燕子楼》三首的序言:

      序言原文如下:

      “徐州故张尚书(张愔)有爱伎曰眄眄,善歌舞,雅多风姿。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眄眄以佐欢,欢甚。余以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而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其婉丽。诘其由,为眄眄作也。绘之(张仲素字绘之)从武宁军(指张愔,做过武宁军节度使—笔者注)累年,颇知眄眄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燕子。眄眄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白居易的序很简单,但也把四人的关系说清楚了。

      白居易去徐州时还是个小官“校书郎”(中央政府里做校勘书籍、订正讹误的工作),但诗名已很大。张愔邀白居易到府中,盛情款待,席间,张愔让盼盼为客人表演歌舞。盼盼能唱白居易的《长恨歌》,能跳“霓裳羽衣舞”,她素来仰慕白居易,这次见到真人了,表演自然很卖力,白居易大为赞叹,当即写了两句诗赞美:“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两年后张愔病逝,张府中的姬妾各自散去,但盼盼没忘这段恩爱情谊。她搬出张府,只有一仆相从,在燕子楼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再嫁。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张愔的老部下、时任司勋员外郎的张仲素带着他为盼盼写的三首《燕子楼新咏》去找白居易。张仲素与张愔熟,对盼盼如今的生活也有所了解,也被她的重情义所感动。

    《燕子楼新咏》是以盼盼的口吻写的,后世有人认为诗是关盼盼所写,其实是错的。

      这三首诗情真意切,很能感动人: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

        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

        地角天涯未是长!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

        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歌尘绝,

        红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

        适看鸿雁岳阳回,

        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琴玉箫无愁绪,

        任从蛛网任从灰。

      张仲素对盼盼孤苦伶仃的生活有所了解,诗里写出了她十年凄清孤苦的生活和万念俱灰的心境。

      白居易读后,回忆起当年在徐州时张愔盛情接待、盼盼倾情歌舞的情景,再看张愔虽已去世十年,但盼盼仍然不忘这份恩爱,不由得大为感伤。

      白居易赞叹张仲素写得好诗,依韵和了三首:

      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

        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寒月夜,

        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

        钿带罗衫色似烟,

        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

        叠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

        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

        争教红粉不成灰。

      第一首写盼盼独居燕子楼,西风送寒,更显凄冷。第二首说张愔去世后,盼盼连妆也不化了,曾经的舞衣也叠放箱中,不再穿戴。这第三首最要命,说张愔(尚书)墓地里的白杨树早已长大(堪作柱),而生前宠爱的红粉佳人还孤孤单单地独守空帏。

      以上就是白居易序里说的故事。

      后人或许觉得情节不离奇,又添油加醋编排:

      张仲素把白居易的诗带回燕子楼给盼盼看,盼盼从第三首里却读出了另一番意思:张愔去世多年了(墓地上的树都长大了),可他当年宠爱的关盼盼却还活着。这不是讽刺我没有为张愔殉情吗?

      盼盼心里很难受,就给白居易回赠了一首《和白公诗》(《全唐诗》里有这首诗,但是否为盼盼所作,存疑):

        自守空楼敛恨眉,

        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

        讶道泉台不去随。

      她在诗中表白:自从夫君离开,我独守空楼,心情凄苦。但你却不理解,还说刻薄的话。

      盼盼身心疲惫,遂萌生去意。她开始绝食,十天后饿死于燕子楼。临终之时,她留下两句诗:“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说白居易简直就是一个幼稚的儿童,哪懂得自己冰清玉洁的真情!

      白居易得知盼盼的死讯,震惊之余又很内疚,因为盼盼的死毕竟与自己写的诗有直接关系。后来,他想方设法把盼盼的遗体安葬到张愔的墓侧,借以解脱愧疚之情。晚年,白居易隐居洛阳香山,遣散了两位侍姬,以免盼盼的悲剧重演。

      人们更喜欢这个足够凄婉的编排,这就使燕子楼成了千古名楼,历代诗人咏诵不绝。

      北宋状元诗人黄裳写过一首七言古诗《燕子楼》,咏盼盼、张愔、白居易之事,其中有“盼盼初归楼上时,想如燕子长双飞”“将军一去十馀载,玉箫瑶瑟无心解”“白老曾为赋诗客,风袅花枝醉无力”“走笔还赓美人句,犹感白杨堪作柱”等句,感叹这个故事。结尾“高楼人散谁复亲,只有燕子年年新”,耐人寻味。

      明末女诗人王凤娴的《燕子楼》,则借古老的故事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燕子楼头燕子回,

        何年鹤去见归来。

        相思怨结东风泪,

        洒向残花已剩灰。

      这首诗以燕子楼为背景,描绘燕归、花残的景象,抒发楼中人的相思之情,其实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思念。诗中“相思怨结东风泪”一句,将无形的相思具象化为泪水,令人感同身受。这首诗意境深远,显示出作者的诗歌才华。

      明朝中后期,以江浙为中心的女诗人群体崛起诗坛,创造了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一段辉煌。王凤娴是其中的佼佼者,有《焚余草》传世。她有一子两女,丈夫病死后,她艰辛抚育子女成人。她的两个女儿都是诗词妙手,她们诗词唱和被传为佳话。但两个女儿都英年早逝,王凤娴痛断肝肠,写了不少缅怀诗。

      苏轼《永遇乐》里,“燕子楼空”成为一种意象,后人以此写了不少诗词。

      宋末元初词人汪元量作《燕子楼》,就以南宋都城临安为“燕子楼空”意象,隐喻南宋覆灭,寄托哀思:

        丝风毛雨共凄凉,

        燕子楼空恨恨长。

        今日客逢新酒熟,

        夜来春去落花忙。

      丝风、毛雨、楼空,氛围凄凉,而新酒成熟与春去落花的对比,借自然代谢写时局动荡的仓促和南宋灭亡的沉痛。

      燕子楼演绎的悲剧,不仅仅是关盼盼。

      唐末天下大乱,朱温与时溥在徐州一带大战。时溥在平定黄巢起义中被朝廷认为“功居第一”,授检校太尉、中书令,封钜鹿郡王,当时任徐州行营兵马都统,坚守徐州好几年。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徐州城破,时溥携妻子、族人登燕子楼自焚而死。

      这是燕子楼第一次被毁。此后,徐州百姓思念盼盼为人,重建燕子楼。千百年来,燕子楼屡毁履建。仅近现代,燕子楼就于1914年重修过,但1928年毁。1932年重建,又毁于日伪时期。

      如今的燕子楼是1985年重建的,上下两层,回廊环绕,古朴秀雅。可惜,我去时燕子楼大门紧锁,不知为何,也没有说明。


(原创非首发,有多处改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