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杂记

“中元幽影倩,月圆引魂归”,明日农历七月十五,又到中元节。中元节,按照当地风俗要上坟祭拜亡故的亲人。这个时节,又是田里玉米长势最为旺盛的时候,一人多高的青纱帐,整整齐齐,茂茂腾腾,密不透风。家乡的村子里大多没有公墓,零散分布在玉米田里的一些坟地,此时就很难找。

而且当地人习惯在早上上坟,一般午后就没有再上坟的了。早上露水湿重,有的坟地又恰在青纱帐的深处,即使你能很准确地找到坟地,也不免会把衣服沾湿。假如你长时间没来过坟地,又没做任何准备工作的话,想要在超过你一大截高的,密密的玉米田中寻找,可真是一件难事。不但露水会打湿你的全身,玉米叶子也会划疼你的脸,划伤你的手臂,更别提里面有多闷热,还有蚊虫叮咬。

所以,有了以上经历后的家乡人,开始想对策。有的在前一天下午,穿上长袖,戴上帽子、口罩等,全副武装,钻进玉米地里寻找,找到后再寻找参照物,记好地方,第二天早上来坟地祭奠,就少受些苦。有的不需要费力寻找的,早上穿上雨披,或一件破旧的连带有帽子的上衣,再钻进玉米地里。更讲究的还要套上鞋套,或穿上雨靴。无论怎样困难,人们都会想办法,纷纷钻进玉米地里,找到自家的坟地,进行祭拜。

近些年,故乡人响应政府号召,为保护环境,禁止燃烧纸钱、纸币等祭祀用品,继而换成了鲜花或者布做的假花。现在是秋天,坟地藏在浓密的玉米田中看不到。如果是清明节过后,麦苗尚低浅,坟地上插着的一束束姹紫嫣红的假花,在青绿色麦苗的映衬下,就会显得格外艳丽,成为田野里的风景,引得路人观望。

中元节,也有不和谐的声音。有的兄弟姐妹相处不和睦,即使不远千里回来祭奠,也是各祭奠各的,分头去,不像其他人家兄弟姐妹一起去祭奠。昨日,邻居跟我唠叨她一亲戚,姐妹两个和她们的哥哥闹不和,她们姐妹俩在中元节的前一天去祭奠父母,她们的哥哥在中元节的早上去祭奠父母。我问为什么不和,说是因为母亲去世非正常死亡,是被车撞死了,人家赔了二十万,哥哥自己留了十万,给两个妹妹各五万。两个妹妹不同意,吵架翻脸后就不来往了。

我不禁感叹,亲情终究抵不过银两,人的贪欲无止境啊!好在他们还都记着自己的父母,知道前去祭拜,可老人要是知道他们的这些事,该如何伤心呢。儿子也听到了邻居讲的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对这种行径很不齿,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劳而获的钱还你多我少,争得头破血流,活得真是无聊。儿子最后说的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他说:“这些人的父母在世的时候,对儿女的家庭教育肯定有问题。”

祭祀亡故的亲人和祖先,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还蕴含了孝道,蕴含了传承,蕴含了希望。坟前每一个思念亲人的心中,都应怀揣着一份美好,当转身时才会有一颗澄澈明净的心,鼓励你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中元节,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
    河南张俊红阅读 5,502评论 0 3
  • 中元节,周日,宅家。 两个乡下的祀节都是在初十之后过的,这是继清明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气,两边的老人都会操持。 ...
    苏州子衿阅读 3,328评论 14 4
  • 七月十五,鬼节。 每家每户买鱼买肉祭祀祖宗。一条鳊鱼不论大小一律十元,豆腐一四方块三元(平时两元一大块),肉本身就...
    A熊清芳阅读 3,529评论 0 4
  • 昨日,去给祖父和父亲上坟。待出发时,暴雨至,姑姑和叔叔都劝我别去了。田里路不好走,万一有个闪失。我不能不去...
    寻你然后不见阅读 1,521评论 0 3
  • 行车一条长龙,意料之中的堵。短短一段路,本该几分钟就能通过,硬是给走了一个小时还多。作为国人,对了先人的深情真的是...
    云翔蓝天阅读 2,563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