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南疆戈壁之下,塔里木油田柯克亚储气库如同一个巨大的“地下气仓”,默默承担着天然气调峰保供的重任。然而,这个地下气仓最近却悄悄进行了一场关乎千万家庭温暖过冬的“清肺手术”。
自2023年投产以来,柯克亚储气库已累计注气突破5亿立方米,为南疆地区筑起坚实的能源后盾。如同任何高效运转的设备,它也会遇到“小烦恼”——在长期地质活动和注采切换过程中,地下库容中悄然积聚起顽固的“积液”。这些液体不仅挤占了宝贵的储气空间,导致实际可用容量逐年缩水,更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悄然抬高井筒液柱压力,令采气效率打折扣。当北方寒冬来临,用气需求陡增之时,这样的掣肘可能成为保供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面对挑战,油田工程师们并未选择复杂高耗的常规治理手段,而是展现了中国能源行业的创新智慧——利用注气期的天然“窗口”,巧妙地暂停注气进程,借助气井自身的地层压力作为动力源,将顽固的积液自然驱离“藏身之所”。这种“顺势而为”的排液策略,既高效又节能。
技术团队更是将“精准”二字做到极致。他们实施“一井一策”策略,如同医生为不同体质的病人量身定制康复方案,针对每一口参与排液的气井特性,精心设计专属的排液“操作流程包”。作业现场,技术人员时刻紧盯压力表盘、温度曲线和液体产出量的细微变化,仿佛呵护生命体征般谨慎,一旦数据波动,便及时调整排液节奏和力度,确保整个过程既安全又高效。
智慧与汗水终有回报。短短33天内,2口排液井成功排出3248吨积液,伴随产出660万立方米珍贵的天然气。截至8月18日,排液作业成果斐然,如同一场精准的地下“清淤”,有效释放了被压抑的库容空间。更为关键的是,它让地层压力回归理想状态,为下一步更大规模、更高效的注气储备扫清了障碍。预计本轮作业将于8月底收官,届时这个能源“地下粮仓”将腾挪出更多空间,为即将到来的冬季用气高峰储备更充沛的“底气”,显著提升其关键时刻的调峰保供能力。
柯克亚储气库的排液扩容实践,是我国储气库建设精益管理、科技赋能的一个缩影。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我国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占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比例已超6%,虽与发达国家20%以上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但近年来增速显著,正是无数柯克亚这样“聪明”的储气库在支撑着这一进程。
当寒冬腊月,暖流源源不断送入千家万户时,很少有人会想到千里之外戈壁下的智慧博弈。塔里木油田的工程师们正用科学手段为巨大的“地下气仓”清肺强体,让每一方天然气都物尽其用。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能源“地下清道夫”,默默守护着国家能源安全与民生温暖的底线,为万家灯火增添着坚实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