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研读》
330:汉纪(五十六)

郭嘉劝说曹操,要多征辟青、冀、幽、并等地的名士作为掾属,以便使人心归附,曹操采纳。
官渡之战前,袁绍让陈琳写成檄书,历数曹操的罪恶,一直骂到其家世,极力丑化诋毁。袁绍战败后,陈琳归附了曹操。曹操生气地指责陈琳说:“你前番为袁绍作檄文,只要指责我的罪状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羞辱我的父亲和祖父呢?”
陈琳赶紧谢罪,曹操赦免了陈琳,让他和陈留人阮瑀一起管理文书记录工作。
先前,渔阳人王松占据涿郡,郡中人刘放劝说他归附曹操,曹操征辟刘放参与司空军事。
袁熙的部将焦触、张南攻击,和袁尚一起投奔了辽西乌桓。焦触自称为幽州刺史,驱赶各郡太守县令、县长,让他们全部投降曹操,陈列军兵几万人,杀掉白马盟誓。焦触下令说道:“有敢违背的立斩!”众将没人敢仰视,全都按照次序歃血盟誓。
别驾、代郡人韩珩说:“我受袁公父子厚恩,他们现在已经败亡,我的智谋不能救援,勇力不能赴死,在大义上已经缺失了。如果再投降曹操,这不是我所能做的!”在座的人都因韩珩而满面羞愧,也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焦触说道:“举大事应当先确立大义。事成与否,不可能等待一人,可以成全韩珩的志节,以激励侍奉君主之人。”焦触赦免了韩珩,随后归降曹操,被封为列侯。
夏四月,黑山贼寇首领张燕率领部众十多万人归降,曹操封他为安国亭侯。
故安人赵犊、霍奴等人杀掉幽州刺史和涿郡太守,三郡乌桓到犷平进攻鲜于辅。秋八月,曹操征讨赵犊等人,把其斩杀,随后渡过潞水救援犷平,乌桓人退出边塞。
冬十月,高干听说曹操征讨乌桓,就又在并州反叛,抓捕了上党太守,起兵守卫壶关口。曹操派遣部将乐进、李典进攻。河内人张晟率领部众一万多人,进犯崤山和渑池,弘农人张琰也起兵响应。

河东太守王邑被征召,郡掾卫固和中郎将范先等人,向司隶校尉钟繇请求留下王邑,钟繇不准许。王固等人对外以让王邑留任为名,实际上与高干串通。
曹操对荀彧说:“关西众将表面服从,内里怀有贰心,张晟侵犯扰乱殽山和渑池,向南勾结刘表,卫固等人在其中借机为害。现在的河东是天下要地,先生请为我举荐一名贤才,前往镇抚。”荀彧说:“西平太守、京兆人杜畿,其勇足以当难,其智足以应变。”
曹操于是封杜畿为河东太守。钟繇催促王邑交还符印,王邑带着印符,跑到许昌找汉献帝论理去了。卫固等人派几千名军兵把守住进入河东的渡口,杜畿到了后,几个月无法渡过。
曹操下令派夏侯惇征讨,部队还没有开拔。杜畿说:“河东有三万户居民,大部分不想做乱。现在派兵征讨太急,那些想为善的因没有主人,他们肯定会跟随卫固抵抗。卫固等人的势力也会更加强大,他肯定会誓死作战。如果征讨不能取胜,就难以结束这里的动乱;如果征讨取胜,也是残害一郡的百姓。何况卫固等人还没有公开拒绝朝廷命令,只是对外请示留任原来的太守,肯定不会加害新任的太守。我偏要单骑前往,来他个出其不意。卫固为人多计但优柔寡断,肯定会接纳我。我只要用一月时间,就能搞定他们。”杜畿悄悄地从小路渡过黄河。
范先要杀掉杜畿来树威,通过杀鸡儆猴来观察杜畿的去留,先后杀掉了郡主簿等三十几位下属官吏,但杜畿泰然自若。杜畿对卫固说:“杀掉我也没有什么用处,白白增加你们杀害朝廷命官的恶名。现在的主动权在我这里。”
卫固假意接受了杜畿任职。杜畿对卫固和范先说:“卫将军和范将军是河东人的指望,我只有仰慕依仗。但是上下级有固定的大义,成败共享,遇到大事要共同商议。”
杜畿封卫固为都督,代理郡丞事务,兼领功曹,将校官吏军兵共计三千多人,都由范先督导。卫固等人心中大喜,虽然表面上侍奉杜畿,却对他不以为然。卫固想要大规模征兵,杜畿对此担忧,他对卫固说:“现在是大规模征兵,百姓肯定会担忧,不如慢慢招募军兵。”
卫固认为很有道理,就听从了杜畿的建议,结果招募到的军兵很少。杜畿又对卫固等人说:“人情中都顾念家人,众将掾史可以分批安排休息,紧急情况再征召也并不难。”卫固等人害怕惹恼众人,就又采纳其建议。于是那些善人在外,暗中帮助杜畿,那些恶人则被安排分散返回家中。
这时白骑军进攻东垣,高干攻入濩泽。杜畿知道各县服从自己调度,就领着十多名骑兵,到了营寨坚守,四周很多官吏百姓起来协助杜畿,十多天就聚集了四千多人。
卫固等人和高干、张晟一起进攻杜畿,却久攻不下,顺势劫掠各县,结果一无所得。曹操派议郎张既西征关中众将马腾等人,合兵进攻张晟等人,把其击败,斩杀卫固、张琰等人,其余党都被赦免。
杜畿以宽厚恩惠政策治理河东。百姓有诉讼官司,杜畿为他们讲明义理,遣返回去思考是非,父老们都自我责怒,不敢再去诉讼。杜畿劝勉耕田植桑,放牧牲畜,随后建立学校,讲习武艺,加强武备,河东从此安定下来。杜畿在河东十六年,考核成绩经常列为天下第一。
秘书监、侍中荀悦写成《申鉴》五篇,奏报给汉献帝。荀悦是荀爽哥哥的儿子。这时,政权掌握在曹操手中,汉献帝只是小心约束自己罢了。荀悦很想有所作为,但没有机会施展,就写成了这部书。其内容大体是:
施政的要义在于先摒弃四患,然后崇尚五政。诈伪扰乱风俗,私欲破坏法治,放纵逾越规矩,奢靡败坏体制。如果不消除这四种祸患,政权的末日就来到了,这就是所谓的“四患”。兴农植桑以抚育百姓,表明好恶以端正风俗,宣场文教以彰显教化,建立武备以秉持国威,明确赏罚以统一法度。这就是所谓的“五政”。如果百姓不畏惧死亡,即使判罪也不能让其不违法;如果百姓不以活着为乐,就不能劝导他们向善。这就是所谓的“养生”;判别善恶要以功罪为证,认定毁誉要以事实为准。听其言,观其行,举其名,察其实,绝不能被奸佞巧伪迷惑,以免动摇众人向善之心。所以想民风民俗不存在奸诈巧伪,黎民百姓不存在邪风淫僻。这就是所谓的“正俗”;荣辱之心是确定赏罚的关键。所以荣誉与羞辱只能施加于君子,以改变他们的内心;枷锁与鞭笞则专门用来对付小人,以改变他们的行为。如果不推行教化,就会使中等资质的人也堕落成小人;而推行教化,就能使这些中等资质的人升为君子;这就是改善社会风气。这就是所谓的“彰化”;在上位的,一定要有武备,以预防不测发生,遏制贼寇肆虐。和平时期更要重视内政建设,国家有事时需要动用军队。这就是所谓的“秉威”;赏罚是朝廷施政的权柄,君主不能滥施赏赐,并非是因为吝惜财物,而是如果滥施赏赐,劝善的功能就会失掉;君主不滥施惩罚,并非是怜悯罪人,而是如果滥施惩罚,惩恶的作用就难以实现。赏赐不能劝善,称之为止善,惩罚不能止罪,称之为纵恶。在上位的,要做到不阻止臣下为善,也不放纵臣下为恶,制定国法的效果就会显示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统法”。四患消除,五政确立,帝王用诚心实施赏罚,一以贯之,坚持始终,永不懈怠,疏而不失,帝王就能垂拱而治,这样就能天下太平了。

黄其军
作于2025年8月2日(古历乙巳年闰六月初九)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