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写给老哥的信,与写给秦观的,着实不同】
今天的信是写给老上级兼朋友杨绘的。
【与杨元素】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六月初三,湖北黄冈,时年48岁
近两辱手教,以多病不即裁谢,愧悚殊深。比日仰惟履兹海署,台侯清胜?某病后百事灰心,无复世乐,然内外廓然,稍获轻安。何时赡奉,略道所以然者。未间,伏惟为时自重。谨奉手启,不宣。轼顿首再拜元素内翰老兄执事,六月三日。
翻译一下,是这样。
近来两次承蒙亲笔教诲,因病未能及时回信致谢,愧疚惶恐至极。近日想您身处盛夏酷暑,贵体可还康健?我病后万念俱灰,不复留恋尘世欢愉,然身心空明,反得些许安宁。何时能当面拜谒,细述此中缘由。未晤期间,万望顺时珍重。谨奉此信,不尽所言。苏轼顿首再拜元素内翰老兄执事,六月初三。
怎么样,与对秦观的亲昵感,还是不一样吧。
给秦观的人生规划,写自己的贬谪日常|【东坡日历】2025年6月25日,周三,乙巳蛇年,农历五月三十
苏轼与杨绘,交情不浅,两人有很多诗文交往,最有名的是苏轼写的这首词: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杨绘比苏轼大5岁(有的资料上说是大9岁),四川绵阳人,比苏轼早一届登进士,并且是榜眼,在四川的考生中应该是家喻户晓。
后来苏轼高中之后,两人还在杭州搭班子,杨绘任知州,苏轼为通判,杨的官职要高些。
两个人同为老乡,也都反对王安石新法,重点是,老杨也是一个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勤政爱民才干卓越的主。历任大理评事(正七品)、荆南府通判、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不仅判案能力一流,还善于理财著称。宋仁宗曾经想把他提拔进三司户部局院,他以母亲老迈需服侍为由请任眉州知府,后改任兴元知府(四品)。他在任内使当地人民安居乐业,民风淳正,创造了其官狱内380天没有囚犯关押的奇迹。
真是人以群分。
【东坡日历】2025年6月28日,周六,乙巳蛇年,农历六月初三
48岁,是日,在黄冈,与杨绘(元素)简,叙病后百事灰心,无复世乐,然内外廓然,稍获轻安。盼晤面。轼。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六月初三,时任黄州团练副使。
54岁,是日,在开封,赴杭州知州任途中。过楚州,晤徐积(仲车),并晤楚州守。同日,与积简告别。轼。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六月初三。
55岁,是日,在钱塘,程之邵(懿叔)赴夔州转运判官任。书诗送之。惟将老不死,一笑荣枯间。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六月初三,时任杭州知州。
66岁,是日,北归途中。得痢疾。轼。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六月初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