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资料得知,人类最早使用于强制鼓风的器具为扇和吹管,就是现在野外生存训练时,也有人用通气的管子吹火,使火燃烧更旺,方便快一些煮饭。我国古代有以牛皮制造而成的风袋叫做“橐”的鼓风器,如山东省滕县出土的汉朝冶铁画像石中就有橐的画面。“双动活塞式风箱”出现于唐代或宋代,依据是公元1280年印制的《演禽斗数三世相书》中,刊载了一幅世界上最古老的双动活塞式风箱图。这个“双动活塞式风箱”也是以前鲁西南农村家家户户厨房里都有用砖(土坯)砌成的锅灶,旁边放着一个风箱。锅里填好水以后,点燃柴禾放进锅灶口里面,左手拉风箱,右手添柴火的老式风箱。
风掀结构示意图
“双动活塞式风箱”是由一个木箱(前后有连个或方或圆的洞口,洞口上方有木盖可以活动,能盖住洞口;在木箱一侧,一般是中间,有一个出气的洞口,没有木盖)、一个推拉的木制把手拉动箱内活塞状的木板,木板四边绑有鸡毛,与箱体内壁形成封闭的、能推拉活动的隔体,使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封闭气室组成。用手拉开把手,空气通过木箱后边的进气口进入箱体,前面进气口有个活动木盖因拉动空气的推动,盖住前面进气后,使箱内空气不漏出,只能从箱体中间出气口出风。压缩把手,正相反,空气从木箱前边的进气口进入箱体,后边进气口上边的木盖堵住进气口,空气只能从箱体的中间的出气口出风。鼓出来的风进入灶镗吹动灶火,用于烧火作饭。
风掀
那时候,鲁西南地区部分人把“风箱”一直称作“风掀”,如作者本人,一直叫“风掀”。为什么叫“风掀”,我个人认为是“把风掀起来,吹入灶膛的工具”简称为“风掀”,或者是读音问题“风箱”读作“feng xian”,这个咱就搞不清楚了。现在家家户户都开始用煤气灶、电磁炉等,风掀(风箱)早已淘汰,用风掀(风箱)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您拉过风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