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D127之读《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第二部分——管建刚》笔记

20170722  星期六  阴

第二部分:指向写作——防止5种误读

1.不是所有的年纪都“指向写作”

我们以为低年段主要指向“朗读”和“写字”,中年段主要指向“朗读”和“理解” 高年段主要指向“默读”和“写作”。

低年级学生多用整体来学习朗读是整体感知的重要手段。

中年级也会斟酌字词句,却不用成为中年段的教学重点。

小学的阅读理解的基本功究竟有哪些?

(1)概括的能力和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和方法。

(3)联系生活谈理解的能力和方法。

(4)寻找关键句关键词来理解的能力和方法。

(5)读懂言外之意的能力和方法。

因此,我们期待的教材低年级的选文以“朗读”为线,选择适合朗读的;中年级的选文以“理解能力和方法”为线,每个单元或每几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理解能力的训练、理解方法的习得;高年级的选文以“写作奥秘”为线,选文所呈现的结构上的特点,表达手法上的特点,非常清晰,适合高年级学生的作文现状。


2.不是所有的阅读课都“指向写作”

第一,古诗文不主张“指向写作”

第二,语文老师功力不足,导致无法“指向写作”

第三,的确是和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的课文,不妨指向内容。

第四,为学生提供信息、方法的课文,也不宜去想写作。

3.“指向写作”不是不要意思的理解。

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要;不理解课文的内容怎,么去理解课文怎么写的?我只是说,理解白话文的意思,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意思的理解,对于识字的人来讲,那几乎是自然反应。

多少年来,阅读的自然属性上,我们耗费太多,成效自然低。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是不要意思理解,而是取消那些不放心的、没有必要的问。

内容上,学生不懂的有三种情形:第一,缺少相关的知识背景;第二,缺少相关的生活体验,心智没到那程度;第三,遭遇新鲜的写法。

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身不是目的理解的背后站立着,“为什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4.“指向写作”也不是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教学《船长》,我真诚的说有各种理由,哈尔威船长可以不死,而他选择了有尊严的死,若我,我做不到。学生也真诚的说,我也做不到。我说,正是因为我们做不到,船长们才尤其可敬、可佩。

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老师花大力气的,文本的表现力、感染力,必有问题。

读书,不在于书中有多少高尚的人,而在于读的人关注什么,关注什么,取决于骨子里有什么。

3到7岁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种子期。关键期的关键人,不是老师,而是父母。中国最失败的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

俞敏洪感叹,中国有50%的家长在竭尽全力爱孩子的同时,也在把孩子毁掉。

承认教育的局限性,承认语文的局限性,不是消极,恰是清醒。

5.“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能取代作文教学

语文课上的阅读则是专业阅读语文课上的学生是用来学语文的。而语文的最核心最综合的素养写作。

我所要求的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雨,小李所要写的完全一致,不含后,也不夸张,最恰当的自己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

语文课上的学生读书要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写什么”,一只眼睛看“怎么写”。指向写作的阅读课重在练习学生的第二只眼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