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不与他人合作,对别人不感兴趣,不想为人类作贡献,那么他的人生只能是一片荒芜,也不会遗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只有懂得奉献的人,才会有所成就,如果我们以此来教育孩子,那么他们那成人后会乐于与人合作,即使遭遇困境,他们也会勇敢面对,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这段话看似假大空,而且带有绑架个体意志的味道,而且出自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书,显得有点生拉硬拽,透着一种“你不这样就过不好一生”的强词夺理。
但从哲学层面思考,这却是必然。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不与人产生连接,不与人合作,剔除了社会性,人是无法独存的。虽然我们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这些独立的个体之间必然会产生连接,产生社会性互动。
个体,是群体中的一个个体,而不是单独的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有边界,但每个个体必然会与其他个体产生连接,当然,有些个体之间可能终生没有连接。
所以,合作、协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形态,完全独立的、不与其他个体产生关系的个体是无法存活的。
当然,想不想为人类做贡献,不是每个个体的自觉。客观地说,是自然呈现的一种状态,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不与他人合作,人生真的了无意趣,且一片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