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辨伪之道
巴顿等一千多只壮猴把不满三百名成员的屋族团团围住、密不透风,正应了屋大维曾经对东边防线的要求:“一只苍蝇也飞不过”。众壮猴喧腾闹嚷,有要求把残余的屋族全部诛杀殆尽的;也有看它们如今甚可怜,愿意放一条生路的。彼此相持不下,巴顿难以决断。便派洛可可去征询大施特劳斯等的意见。闻讯赶来的大施特劳斯等聪明猴,一致对众壮猴建议道:“屋大维已不知所踪,新生的众多小屋大维,也已全被人类掳去。它们这些个残兵剩勇,成不了气候!驱赶出林就得了!得饶猴处且饶猴!屋大维对森林猴群的领地扩张做出过不少贡献,这是要承认的。”不少壮猴也是此意,便根据“多数派决定”原则,使东北方向闪出一道缺口,任由屋子屋女屋妻屋妾们,落荒而逃。
“屋大维改新”随着屋族的出逃而自然瓦解。森林里开始了秩序重建。众猴皆感慨:“还是以前好啊!”从前,看似猴王凌驾于猴众,但彼时猴民的自由与快乐,实在比后来“总统”与猴民“平等”的时代多得多——猴民们忍不住疑问:难道霸凌秩序比平等秩序更有利于猴民?
大施特劳斯等想了又想,终于想出来一个它们自认为通俗易懂的表达,却也没有把握以猴民的智商能否听懂。聪明猴们一致推举由口才了得的巴赫来详细解说。于是巴赫清了清嗓子,娓娓而道:
“不论猴群统帅的称呼叫什么,‘王'也好,‘总统'也罢,这都只是一个发音、一种宣称而已。就像卖酒的猴子,个个都会夸自家的酒最香最醇,但究竟是不是最香最醇呢?只有亲自喝过才知道。
“称‘猴王'还是称‘总统',如果仅仅是口头发音的差异,就等于没有差异。唯有实际行为的差别,才算有差别。也就是说,判断首领猴是独断专行的‘猴王',还是尊重民意的‘总统',只能依据首领猴的具体所作所为:它所做的更接近什么,它实际上就是什么。无论首领猴嘴上怎么标榜,都无关紧要。
“也就是说,首领猴的所作所为,未必总是符合它所宣称的。怎样辨识首领猴所宣称标榜的,是它的真心想法、还是在愚弄猴民呢?很简单,看行动!加西亚的语言课上教过一句人类的话语:‘听其言、观其行'——意思就是:其实际行为是检验其话语真假的不二标准!
“因此,我们理当具备以下几点认知:
“1.首领猴在猴群中的实际地位,无论怎么称呼,都改变不了它都是猴群统帅、元首的事实。
“2.猴民的自由度大小,取决于猴群元首对其发号施令权的运用,是适度、过度,还是不足。
“3.若首领猴对其管辖猴民的权力,运用不足,则猴群里就会处处恃强凌弱、弱肉强食、各成团伙,彼此打斗不休、一片混乱,力弱的猴民最为遭殃,想要个稳定和平的谋生环境而不得。
“4.若首领猴对其管辖猴民的权力,运用过度,则连猴民正当应有的基本谋生之自由,也会被压制、侵害,导致猴民无法正常谋生,也就无法取得基本生活所需,从而缺果少食,引发普遍饥荒——此时,除非猴群更换首领,或限制首领权力,否则猴群一定会大面积饿死,此时若叠加天灾,或其余猴群的侵略,甚至有可能被全群灭绝。
“5.唯有首领猴对其管辖猴民的权力,运用适度,猴群才能既整齐有序、又不失个体之活泼自主;既优胜劣汰,又避免恃强凌弱;既规则公正,又尊卑有序——尊卑高低的分化,乃基于公正规则的竞争结果,人类把这叫做‘按劳分配’,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无获。
“6.由于规则公正、规则面前猴猴平等,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猴子拥有比别的猴子更多、更大、更高的谋生权利或谋生自由,所以,尽管竞争结果会分出先进、中庸、还是落后,但大家都口服心服。没有谁是血统天生的特权猴、权贵猴。
“综上所述,因此:只有首领猴对自己的管辖权运用适度,猴民才能公平竞争、自主谋生,凡勤恳诚信聪明者,假以时日,都会富裕又幸福。”
众猴屏息静听。森林里安静得只有空气拂擦树叶之微声。大家都且听且思。这些道理,极少数的聪明猴早已明白,而绝大多数智力普通的猴民,却是头一遭闻听。过了一会儿,有一只比较聪明的平庸猴子跳出来发言,它说:
“我觉得你讲的,自相矛盾。”
“哦?”巴赫感到很惊讶:“哪里自相矛盾了?请指出来。”
“根据你刚才所说的,那只有猴王对权力适度运用,猴群才能发展好。”
“对。”巴赫点头应道,语气非常肯定。
“那么,猴王为什么一定要适度运用权力呢?反正它是猴王,猴民再饥饿,也饿不着它——它这么厉害,不厉害也当不上猴王,谁还能跟它争食呢?……”说到此,该猴民停顿了。
“说得好,你继续。”巴赫道。
“所以说,运用权力适不适度,完全是猴王自己说了算。它愿意适度就适度,它若非要过度,猴民能有啥辙?!既然这样,它为什么要克制自己、适度用权呢?毕竟克制自己是很难很累的。任何猴子与生俱来的天性都是放纵,而非克制。看看实际生活中,自我克制的猴子们,哪只不是因为能力低下而不得不如此呢?所以说,猴王是不可能适度用权的。但是我们的种群不是延续到了今天吗?也没有灭绝呀?”
~~~~~~~~~~
老黄历择吉,2023.9.12
上一篇:117.自断臂膀
下一篇:119.短缺真相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