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食粮

阿姜袈亚裟柔

2018年8月21日

阿姜袈亞裟柔尊者手書

佛陀如此解释持戒(Sila,尸罗)与解脱之道各次第之间的关系。

持戒造就无怨无悔,这会带来身心合一的感受,从而达到喜悦之境。喜悦带来极乐,而极乐会带来专注(正定)。专注提供了真实地认知和看待事物的条件(如實觀)。清晰的认知会引致从染污中觉醒,从而带来中正之静定,超越无知的欲念。这种超越给我们带来解脱之道的真知灼見。


彪哥叔翻譯筆記


学习笔记



石頭哥配圖


譯注:

1. 離喜得樂

袁良(Dhammapala)的分享,可作日后实际修习的参考:

喜有五种:

小喜,刹那喜,继起喜,踊跃喜,遍满喜

乐:

未修习毗婆舍那,生的是欲乐,修习后,生的是出离乐

证得三禅之后的乐,可称之为“平静的乐”,离喜的乐是宁静,安详的,在一切世间乐中,离喜之乐极甜美而无可匹敌,然而,具备三禅的人面对此乐时,仍能保持平静的心,圣者皆如此赞叹具足三禅的人:成就舍,具念,住于乐。

石頭哥:喜

2、持戒(virtuous conduct,sila)

戒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和思想三方面的过失。小乘有五戒、八戒及二百五十戒等。

《清静道论》:“以什么意思为戒呢?以戒行之义为戒。为何称为戒?正持—以身业等好习惯的无杂乱性之义;或确持—以住立于善法的持续性之义。这两种意思实是通晓语法者所允许。但也有人以头义为戒,以清凉义为戒,用如是等方式来解释其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