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法看做一种运动——《读中国书法源流十讲》06
摘录:
书法理论有“连”和“断”两个概念。像最平正的《灵飞经》,就是一般唐人的写法。我们看到唐代人的字,进而联想到他的拿笔方式,这是以手腕为中心,然后用手指去调控的一种连绵不断的运动,这是一种稳固的运动。而书法本身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运动。
感受:
“连”和“断”两个概念,就是“笔断意连”。书法常见于行书和草书,通过笔势呼应和形态暗示实现连贯。
学书法时,老师常说:“太散,要团起来。”
“团”算是方言吧,一开始不太懂,后来慢慢理解到结构要紧凑,当时想,是不是类似于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呢?
随着练习时日增长,翻阅一些文字资料,慢慢也悟到了一些:
看着上一笔与下一笔是断的,上一笔的收笔方向需与下一笔起笔角度、力量相呼应,纸上断了,空中还在继续书写,运笔轨迹保持连贯。
一开始老师书写时会出现一些笔画之间细若游丝的连接,一开始不知怎么写出来的,刻意模仿而不得,久之也慢慢体会到在空中继续书写之后,把握提笔、落笔的轻重,自然就会带出一些细丝,产生藕断丝连、笔断意连的效果。
老师有时候会把纸拿起来竖着看,说:“你看,这些字都站不起来,重心不稳。”
书写时也要考虑重心,有时一边偏重了,另一边落笔粗细、轻重、长短、方向等可以适当调整,保持平衡,这跟画画类似。
一直认为练字是静的,是静功。今天认识到书法是一种运动,是以手腕为中心,用手指去调控的一种连绵不断的运动。书写大字时,还要用到大臂。
其实练字时无论是笔断意连还是重心平衡,同样需要注意呼吸的节奏、气韵的连续、情感的流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运动呢?
这样想来,其实许多静功都是运动啊,静中有动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