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银杏小区的秋天格外迷人,五十多棵银杏树撑起金黄的穹顶,风一吹,扇形的叶子便簌簌落下,铺成一条绵软的地毯。树下散落的银杏果(俗称白果)裹着橙黄色外皮,散发着略带腥气的甜香,吸引了不少孩子捡拾玩耍。
10月底的傍晚,退休干部老刘散步时,发现几个小孩正用石头砸开白果往嘴里塞。他心头一紧,去年新闻里报道过,杭州一名孕妇因生吃白果中毒险些流产;徐州也有打工者聚餐食用过量被送进ICU。他急忙向前阻止孩子们的行为,并拍下白果的照片,在业主群里发了一条长消息:
“各位邻居清注意!银杏果含氢氰酸等毒素,生吃会中毒!轻则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则可致抽搐、昏迷、呼吸困难,甚则危及生命。故严禁生食!尤其要管好孩子,千万注意!”
消息刚出,群内立刻跳出老詹的回复:“多管闲事!大惊小怪的!小区种银杏二十年了,谁家孩子出过事?”
老詹和老刘的积怨由来已久。去年小区业主开会时,老刘公开批评老詹教孙子用弹弓打鸟,两人从此针锋相对。
老詹的嘲讽像一块石头砸进水里。业主们迅速分成两派。
支持者李阿婆发了一段科普链接:“白果中毒不是闹着玩的,老刘提醒得对!”
反对者老任附和老詹:“老刘就是爱显摆,物业都没说话,他操什么心?”
年轻妈妈小周犹豫道:“我小时候也吃过几颗,好像没事……不过还是小心点吧。”
争论持续到深夜。老刘没再吭声,只是默默将那条提醒置顶。
第二天午后,老刘在楼下修理自行车,突然听见花园边传来孩子的哭声。两个五六岁的男孩蹲在银杏树下,其中一个捂着肚子呕吐,脸色发青,地上散落着几颗砸开的果核。
“坏了!”老刘冲过去抱起孩子,一边打“120”,一边在业主群紧急呼叫:“3栋楼下有孩子吃白果中毒,家长速来!”
救护车赶到时,孩子已出现抽搐症状。医生确认是白果中毒,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所幸摄入量少,且送医及时(白果中毒后6小时内为黄金救治期),孩子当晚脱险。主治医生后怕地说:“再晚一些时间,可能引发呼吸衰竭。”
晚上,业主群炸开了锅。李阿婆晒出新闻截图:“2024年徐州6人白果中毒,差点没命!还说老刘多管闲事?”
小周愧疚道:“幸亏刘叔在场,不然我家娃可能也……”
连老任都改了口:“老刘,之前是我糊涂,请原谅吧!”
唯独老詹一言不发。有人@他质问,他只回了一句:“孩子没事就行。”
三天后,物业在落果的银杏树下立了警示牌。社区还邀请老刘开展安全讲座,老刘介绍:“白果绝对不能生吃……但可以熟吃。熟吃时注意三点:一是要剥去外层肉质果皮,去除绿色胚芽,仅食用白色果核部分;二是需煮沸20分钟以上,可部分分解毒素;三是首次尝试,应从1~2颗开始,待无过敏反应后,再适量吃。成人每天不超过10颗,儿童不超过5颗(5岁以下幼儿禁食)。食用每周不超过3次,避免长期连续食用,以防止毒素累积……”
讲座那天,老詹悄悄坐在最后一排,散场时递给老刘一包家乡茶叶:“……谢了。”
深秋的风卷起金黄的银杏叶,老刘和老詹并肩走在小区里。“其实你没错,”老詹突然开口,“我就是拉不下脸。”老刘笑了笑:“管闲事的人多了,小区才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