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读书笔记100

春秋大义数十,其义虽大,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其微辞隐义,时措从宜者,乃难知也。或抑或纵,或与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义理之安,文质之中,宽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衡,揆道之模范也。

微辞,用委婉的表达,巧妙的话术进行隐晦的批评。隐义,文辞表面未直接显示的背后的含义,需要读者通过上下文来参悟。时措,因时之措。从宜,应变使适宜,权变之谓。时措从宜,变而不失中道。

义,就行为而言;理就大道而言,义理,实指知行。制事,处理政事。权衡,尺度,标准。揆道,实施道义。

伊川先生认为,《春秋》所讲的大义有数十条,虽然都十分重要,但显著如日月星辰,都是容易明白的。只是那些委婉表达的批评、因时而采取的措施,以及权变之处,确实比较难理解的。书中或有功而贬抑之,或有罪而放任之;或无功而与之,或有功而褫夺之;或尊而退之,或贱而进之;或婉转其辞,或直言褒贬,但都符合义与理之统一、文与质之和谐、宽与言之合宜、是与非之公正。这些内容向后人指出了处理政事的尺度,是如何推行道义的榜样。

夫观百物然后识化工之神,聚众材然后知作室之用。于一事一义而欲窥圣人之用心,非上智不能也。故学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也。

化工,自然造化之工。优游,指优游玩味。涵泳,原意潜泳,指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默识心通,默默地独自用功,然后内心能够明白,这是强调自得。造,就也,到达,如造妙、造极、造微、造玄等。

只有考察了许多事物之后,才能认识自然造化之神妙,只有各种材料都收集起来,才能发现哪些是最适合造房子的。要想通过一件事、一个道理就窥见圣人的用心,不是上智之人是做不到的。所以学习《春秋》,必须静下心来,反复推敲玩味,默默下功夫,然后才能自得,然后能够理解孔子文章的微妙之处。

后王知春秋之义,则虽德非禹汤,尚可以法三代之治。自秦而下,其学不传。予悼夫圣人之志不明于后世也,故作传以明之,俾后之人通其文而求其义,得其意而法其用,则三代可复也。是传也,虽未能极圣人之蕴奥,庶几学者得其门而入亦。

伊川先生最后说,三代以后的君王还懂得《春秋》所阐述的大义,因此虽然他们的品德不能与禹汤相比,但多少还能效法三代的治国之道。到了秦朝以后,三王之道就没能继承下来。我痛心孔夫子的理想在后世得不到彰显,所以写了《春秋传》以揭示夫子之道,希望能够帮助后人读懂《春秋》文章,然后求得其真义,能够懂得夫子的写作意图,然后效法其中的做法,那么三代之治就可以再现了。这本《春秋传》虽然未能穷尽圣人思想中所蕴含的奥妙,或许对后学者入门还是有帮助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