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粟为什么能打胜仗?
(2025.9.10.)
当今地下冒出那么多军迷大咖,满嘴沫子点兵论道抢流量。当然更是口不离林粟。林元帅粟大将无数传奇故事被演绎得难辨真假。但是可以透视一些基本脉络。
1、军事民主。东北战场僵持阶段,吉林东部遭遇战中某师长电报中对林用词不恭。林不仅不在乎,机敏意识到歼敌良机,授权该师长直接指挥友邻部队。大胜。
渡江战役发起前夕,东部集团有人提出战役布局有些不合理。粟冷静考虑后即刻采纳,将相关部队大幅度进行东西方向交换调整。
2、火眼金睛。辽沈战役歼灭廖耀湘兵团时节,林听取战况报告,从缴获长短枪的比例中判定敌动向和位置,一举端掉其指挥所集群。
四野大军渡江后追歼白崇禧集团至湖南广西。某师昼夜奔袭行动过快竟然深至敌后。白发现后立即布阵使该师陷入重围,十万火急。林当即明确该师从现在起由他直接指挥,要求丁盛师长就地转入坚守防御。他立刻调集力量形成更大反包围圈反而致使敌人背腹受敌。大胜。
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杜聿明放弃徐州,几十万大军是东逃还是西逃。粟力排众议布局西侧,敌人却从东侧打响突围。重大误判后果不堪,粟却从对方炮兵射击节奏判定敌人是佯攻,反而加大西侧兵力。撒下大网彻底灭掉了老蒋江北最后重兵集团。
3、珍惜生命。经常听到“不惜一切代价”如何如何,至少不应该提倡这样无能表现。
林的特点谨慎缜密没有把握不动手。不爱说话却婆婆嘴般反复讲述单兵小组战术。
粟特点敢于冒险但从不莽撞而很少失手。他最不愿意打消耗战,只要形成双方胶着就果断撤出战斗。
4、敢于直言。是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毛林之间77封往来电报,各自坚持己见。这成为当年批林批孔时林的罪状。应该重新认识知无不言的包容环境。
粟更是勇气冲天,明确不赞同中央决定数个纵队过江开辟敌后根据地的指示。建议依靠江北有利群众基础打几个大仗,就地大量歼灭敌精锐兵团。粟被毛专门招到西柏坡去面谈,他仍然力陈己见。这才有了江北连连大捷并避免了第二个大别山之殇。
5、钢铁意志。抢占东北先期不利一败涂地,直至退守到松花江以北。林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发动群众扎根农村建立起可靠的东北根据地。仅仅两年时间,终于带出狗皮帽子百万雄师白山黑水子弟兵。
孟良崮打掉敌整编第74师谈何容易。白热化时有些人已经快崩溃,粟顽强支撑。最终取胜之际,他几乎耗尽精气而瘫倒在地。
6、心底无私。林仅是中委却麾下四位政治局委员。统领彭高陈张罗肖等大员,雄霸东北却不当王,上上下下很有人缘。
粟更是几次让出方面军指挥员职务,这可是后来评帅的硬条件。粟的资历浅,又处在新四军和八路军以及战区磨合反反复复之中。工作环境比起林要艰难得多。他始终是团结典范,每次都是高风亮节。
7、远离官气。形象不高大,生活不讲究,平时不摆谱,为人不霸道。通常军事指挥员都有些火爆脾气,光荣的缺点。林粟大智慧不会这样俗,他俩都不会发火骂人。但他们也不是常说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那么点儿高冷。
8、蜡炬成灰。林粟长期超高强度心脑劳动负担沉重,都落下一身病。
林被晋绥哨兵误伤一枪落得终身怪病苦不堪言。
粟被华中华东山东中原腹地严峻斗争折磨得头疼起来痛不欲生,去世后火化炉里捡出几块弹片。
两位出神入化的传奇人物,他们的故事永远流传,林迷粟迷永远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