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积累的苦,走最远的路,进最难的窄门。
------题记
晨起阅读,被文字的功力深深折服,摘录作为题记,然后自己为此写点文字。
作为教育人,总有写不完的感慨,也正是需要成为持续学习者最重要的原因。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个性特点的鲜活个体相处,一言一行对成长中的孩子们有很大的影响,像我,现在还记得求学阶段,那些经常肯定、认可、鼓励我的老师,我总是不自然的在每个该想他们的日子里,送上祝福,汇报当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而有些老师说过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实在是自己并没有刻意要记住,但不管时间过去多久,那些话总会在脑海回荡。换个角度,也许这些不愿意忘记的话,恰巧是一种另类的激励,让自己时刻保持一种“战斗”的状态。当然这是对成年人而言,有了自己的审辩力和解读能力。然而学生时代的自己,可能在当下也还是会有不愉悦的心理体验。
每个老师都是经由学生角色演变而来,所以在自己成为老师之后,我们会有更多的感同身受。很多次在和新进教师聊天的时候,我们会讲我一定要成为**老师那样有正能量的老师,一定不能像我的**学科 老师那样……。三尺讲台,可以让我们在对待学生问题上有更多的关于教育教学的自己的主见和教育主张。不过做与时俱进的老师是为人师表必修课,教师要实现自我持续成长,人人都必须经历持续学习的过程。
01坚持阅读和学习
阅读是最好的自我成长方式。徜徉书海,可以看见最美的风景,发现无垠的世界,洞悉不一样的心灵,感受文字的魅力,正如雨果所言:“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我们的工作其实是极具挑战性,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主题引发学生思考,其实是大有学问和智慧的。看上去都使用同一套教材,但是每本教材文本里要融入不同的学情,不同阅历的老师有自己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对文本的解读,自然而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就会大相径庭,你的课堂具有灵动性、吸引力,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他们自己的可塑性,我想就会少了很多“淘气”的孩子,就会少有问题学生,因为孩子们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到了课堂教学里该有的思考、探究、协作方面,问题引领让他们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团结协作让他们发现自己隐藏的技能,不管是团队里的组织者、表达者、实操者、还是汇总者,他们在一个团队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得其乐。有时候同伴们反应出来孩子在课堂教学里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捣蛋王较多,看上去是表象,其实是我们的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是因为课堂缺乏了可以让孩子们大展身手的设计和实施,或表现的舞台。往深里想,老师们应该着手加强对自己专业素养的培训,树立自己的成长目标,向有经验的名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同伴学习,提升自己综合素养的同时,更好地将所学知识灵活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让学科专业知识有深度,让课堂教学实施有智慧,让师生教与习灵动和谐友爱有活力,让学生敢想敢为有创新,让育人有理有据有节有温度,这才是治理课堂闹哄哄顽疾的良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与我们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育人情怀、教育理想和成事格局有莫大的关系。天道酬勤,愿我们的成长永不止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坚持长期主义,交付极致产品,才能谱写自己理想的教育人生。
02 坚持总结和复盘
教学是我们的主责主业,随时都要保有一颗积极向上乐观向阳的进取心,我们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活动中,出现各种不同的应急或紧急事件,但从事情的前因后果及解决方法与应对策略来看,很多事情可以在最开始就制止在萌芽状态。所以在后来和同伴们进行工作总结复盘时,我们对同类型的事情进行盘点,初步了解出事情解决的基本流程框架,形成基本的问题解决思路,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事情的不同类别和轻重缓解进行“一事一策”的针对性处理。这样既可以让同伴在总结梳理过程中,思路清晰地再次还原事情真相,最开心的是,他们知晓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可以在此基础上将类似状况产生的根源进行梳理,加强结果应用,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又可以在总结内化中,明晰问题处理流程,因为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满满的体验感最是让人印象深刻,并且在多维视角的思维碰撞中,大家会聚集更多的智慧,情感的深度参与,会让问题解决策略更加丰实有创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蕴含大智慧。
03 坚持研究和实践
对于爱阅读乐思考的老师而言,校园里一切人、事、物都是他们眼睛里的风景,都是他们可以用文字记录在案的“作品”。真实的校园生活,真诚的育人故事,真正的教育发声,既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促进我们成长的基石。要想获得孩子的尊重,家长的认可和领导的“看见”,“真”和“实”是我们的严谨务实笃行不怠的代名词。没有对学生的了解,我们没法深度了解学情;没有对课程标准的深度研读,我们缺少了方向引领;没有对教法的深入剖析,我们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没有对问题的预判,我们无法想象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作为教育人,学会“研究”是我们必备的基本素养,学生、课程、课堂、课余等都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和花心思努力研究和经营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理,没有研究就是没有做好当好老师的准备。信息时代知识点的学习便捷泛在,如何构建知识网络需要老师的指导来“穿针引线”,学生高阶思维之桥的搭建,还需要老师的点拨。因此,为人师者,需要学会深入研究,基于孩子的立场,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生产者。因为我深信:你所有用心的、做到极致的事情,会为你铺就一条通往远方的道路,它宽阔、美好、自由。
作为教育人,也许没有太多光鲜亮丽的舞台光环,但勤耕耘,善养育,一定能够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美的燃灯者,成全孩子的未来发展。未来能走多远,取决于当下你有多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