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好“天真”——《与朱元思书》教后

南朝时期,我们的邻居安吉人吴均,写了一则微博,不料竟热门到现在,不,应该说还会一如继往热门下去。那他写了什么?


吴均写了140字,一条微博的长度,写了山,写了水,写了静,写了动,描了画,摹了音,书了心情, 凝炼多姿、下笔有神。 这就是《与朱元思书》,从标题看这是一封写给朱元思的信,作者是南北朝时梁代的一位文学家吴均,朱元思是他的朋友。

貌似吴均如现在热衷户外的驴友,喜爱山山水水,一见到美景,就忍不住要分享给朋友们。我们所见吴均的私信(节选)内容全在于写景,而且写得鲜明生动,惟妙惟肖,后人就把它当作一篇独立的写景散文,后来成了语文教材中一文,一代又一代学子诵读品赏。

吴均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介官吏,一生仕途并不如意,甚至惹得皇帝亲自免了他的官。官场上的不得意使他寻求山水的安慰,于是走山涉水,常常寄情于山水。

这一次,吴均正在富春江一带行船游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一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他把行旅所见述说给朋友听,让朋友和他共享这次旅游的乐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此文,若用一个字来概括,你会用“融”、“动”,还是别的?

孩子们有自己的看法:等一等,就会给我惊喜。


图片发自简书App

“浸”——天山共色,山与水浸润其中;山色浸在水色中,好鸟,蝉、猿的声音沉浸在山林中,人沉浸在山水中……

“净”——风烟俱净,明净的天;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明净的水;还有明净的心。

“静”——幽静的山林,平静的水,安静的内心。

“竞”——水在竞,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山与山上的树在竞,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鸟蝉猿叫声在竞,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淡”——淡墨的山水,淡然的心。心中有欲望,就是两个“火”需要用水来冷却。

“幽”——清幽的水,幽静而生机的山,幽深的山景。

……

那么,这样美丽的山水,真的如吴均所写,能“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吗?(像触碰天际的老鹰那样追求飞黄腾达的人,一旦见到此处这高耸的群山,奋发之心也偃息旗鼓了。经纶世务者,在官场奔忙的人,虽然练达老到,但窥看此处幽深的谷底也不能不改弦易辙,忘却归路。)吴均写信给朋友,用富春江奇异山水劝喻友人,不要热衷于功名利禄,友人会听吗?

“不会。”出其不意,异口同声。

“吴均好天真,以为写写山水美景就能打消追求功名利禄之心?”

“除非倒了很大的霉头,才会这样安慰自己。”

“或许是他自己仕途不顺之人,才会退隐山林,寻求山水的安慰。”——这是古代文人的选择,兼济天下而不能时,求得独善其身的心灵安慰。

作者这两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他此番游江的感悟和慨叹,同包容无尽的大自然相比,各色人等其实都是何等的渺小。  抒发他对政治的失意和对尘俗的厌弃,表达了他向往自由,回归自然的思想情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