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心得浅录卷第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本卷记公元125-133凡九年事

一、纪事

1.公元125年三月,安帝崩于巡途中,年仅32岁。阎皇后和她的兄弟阎显,以及宦官江京、樊丰为把持政权,立章帝的孙子,年幼的北乡侯刘懿为皇帝。之后,阎显为揽权,又把大将军耿宝及樊丰、谢恽、周广、王圣母子全部下狱,耿宝自杀,王圣母子被流放雁门,其余全被处死。

8个月后,刘懿薨,孔程、王康等发动政变,杀死阎显等人,夺皇帝玺印,立原太子济阴王,年仅11岁刘保为皇帝,是为汉顺帝。迁太后于离宫。

2.左雄其人。

左雄,字伯豪,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州东北)人,中国东汉文学家。左雄少有大志,知识渊博。品性笃厚,誉满郡县。据《北堂书钞》等记载,左雄不烧柴火,经常吃冷饭,十天才开一次灶。左雄在汉安帝时被察举为孝廉,后经多次升迁,担任冀州刺史。冀州中多大族,请托之风盛行。左雄经常闭门不与他们来往。他拿办那些贪污狡猾凶狠的二千石官员(泛指太守等地方官员),不讲情面。

虞诩言“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见左雄有“蹇蹇之节,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顺帝听从疏议,征迁左雄为尚书令。

左雄不辱使命,公直精明,审核真伪,决志行之。屡上疏陈时政,责郡吏。132年,上言:“孔子以‘四十不惑’,《礼》称四十智力正盛”,请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要测试所承师门经学,文吏要考试上奏朝廷的表章。对此,当时名士联名上书反对以年龄为选举孝廉的标准,但最终顺帝采纳了左雄的意见。不久,十馀名郡守因举荐不实被免职或贬黜。但也为朝廷录用了不少真正贤才,汝南人陈蕃,颖川人李膺、下邳人陈球等三十馀人脱颖而出,被任命为郎中。

后因顺帝欲封乳母宋娥为山阳君,封执金吾梁商子梁冀为襄邑侯,左雄三次上书:《上疏事谏封山阳君及襄邑侯》、《复谏封山阳君及襄邑侯》、《复上疏谏封山阳君及襄邑侯》,历举西汉以来故制及时势、灾异,劝汉顺帝停止分封。言辞恳切持中,论辩鞭辟入里,文切中时弊,援据经传,有典丽之美,《文心雕龙·章表》称为台阁之法式。然汉顺帝终不能用其说。

二、名辞、典故

1.史鱼尸谏:

《孔子家语》上,记载着史鱼尸谏的故事。史鱼他是卫灵公的一个臣子,当时的蘧伯玉很贤德,但是卫灵公却不任用他,而弥子瑕这个人很不贤德,无德无才,但是却得到了重用。史鱼多次向国君劝谏,但是卫灵公都没有听。最后史鱼死了,在他死之前,就对他的儿子说,他说“我身为国家的大臣,在位的时候不能够奉劝国君,能够进荐贤德之人,罢黜不贤德之人,这是我作为臣子没有尽忠职守,我死后也不能够用正常的礼仪去安葬了,把我的尸体放在窗户之下就足够了。”他的儿子很听话,就依照他父亲的指示,把这个尸体放在了窗户之下。卫灵公来吊唁,看到这个现象,就很惊愕。就问说:为什么要把尸体放在窗户之下呢?史鱼的儿子就把他父亲说的这一番话向卫灵公说了。卫灵公听了之后惊慌失措,然后就说,这是我的过失啊!然后就命令这些人,按着正常的礼仪安葬了史鱼,并且接受了他的劝谏,重用了蘧伯玉,罢退了弥子瑕,而且疏远了他。

2.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峣(yáo)峣:高而尖耸。皎(jiǎo)皎:明亮洁白。高耸的东西容易倒塌,洁白的东西容易被玷污。比喻刚直清廉的人容易受到诋毁。

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解释释 义: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