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正义精讲50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50
卷一·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15/25


原文:

黄帝曰:病之六变者,刺之奈何?

岐伯答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原文译文对照:

~~~~~~~~~~

黄帝曰:病之六变者,刺之奈何?

黄帝问:五脏经脉所体现的急、缓、大、小、滑、涩这六种脉象,其各自所对应的病势发展,应当如何行针,才能治疗?

岐伯答曰:

岐伯答道:无论哪条经脉,与正常应有的脉象相比:

诸急者多寒;

若摸到节律急促的脉象,大多为寒证;

缓者多热;

若摸到节律缓慢的脉象,大多为热证;

大者多气少血;

若摸到脉波横宽阔大的脉象,为多气少血,即阳盛阴衰、气有余而血不足;

小者血气皆少;

若摸到脉波横宽狭小的脉象,为血气皆少,即阳虚阴弱、气血两不足;

滑者阳气盛,微有热;

若摸到脉波流势圆滑流利的脉象,乃阳气盛实、微有热象;

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

若摸到脉波流势粗滞卡涩的脉象,乃血多气少,即血瘀气滞、阳气不足、微有寒象。

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

因此,凡是节律急促的经脉,针刺治疗时,因脉有寒象,故应采用补刺法补足正气:深刺,并长时间留针,以温其寒;

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

针刺节律缓慢的经脉时,因脉有热象,故应采用泄刺法,以泄出热邪病气:浅刺,并迅速进针出针,以散其热;

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

针刺脉波横宽阔大的经脉时,因多气少血,故应采用轻微泄刺法:微泄其气,不可出血;

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

针刺脉波流势圆滑流利的经脉时,因阳气盛实、微有热象,理当采用泄刺法:浅进针而快出针,泻出亢盛的阳气以泄热;

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

针刺脉波流势粗滞卡涩的经脉时,因血瘀气滞,故须采用补刺法:刺中脉管肉质,须顺着脉气运行的方向下针,并长时间留针,且事先要以疏通、导引脉气为目的来按摩经脉,出针后要迅速按闭皮肤上的针孔,不要让它出血,以此来调和经脉中的气血,使气血协调、通利、运行顺畅;

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凡是脉波横宽狭小的经脉,因气血皆少、阴阳双虚,不可采用针刺法治疗,而应使用性味甘平的药物来调养。

~~~~~~~~~~

老黄历择吉,2024.2.8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49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51


推荐:猴子森林50:如在猪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56卷三·经水第十二5/6 原文: 黄帝曰:夫经水之应脉也,其远近浅深,水血之多少各不...
    老黄历择吉阅读 284评论 0 0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93卷二·官针第七6/6 原文: 凡刺有五,以应五脏。 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
    老黄历择吉阅读 198评论 0 2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92卷二·官针第七5/6 原文: 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内针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脉气也。...
    老黄历择吉阅读 191评论 0 2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06 卷五·寒热病第二十一 6/6 原文: 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腨也;背三;五...
    老黄历择吉阅读 277评论 0 5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91卷二·官针第七4/6 原文: 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 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
    老黄历择吉阅读 22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