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正义精讲156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56
卷三·经水第十二
5/6


原文:

黄帝曰:夫经水之应脉也,其远近浅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

岐伯答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不泻也。

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

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

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

其少长大小肥瘦,以心撩之,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涩;刺而过此者,则脱气。


原文译文对照:

~~~~~~~~~~

黄帝曰:夫经水之应脉也,其远近浅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

黄帝问:外界环境中的自然河流与人体经脉之间,有着一一对映的关系。如同外界的不同河流有源流长短、河床浅深、径流量大小等不同的水文特征一样,人体内不同的经脉,也在经脉长短、体位浅深、血流量多少等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在行针施刺时,该结合这些因素,有怎样的手法调整呢?

岐伯答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不泻也。

岐伯答道:以足阳明经为例,足阳明经胃经具有四个特点:脉管粗大、血量丰沛、谷气隆盛、阳气壮热。所以,在足阳明胃经上施刺时,进针不够深则不能将病灶破散,留针时间不够长则不能将邪气充分外导泄出。

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

根据这些特点,因此,在足阳明胃经上行针,理当进针六分深,并留针十次呼吸的时长。

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

足太阳膀胱经,也因其自身气血及长短深浅大小等特点,行针时应进针六分深,并留针七次呼吸的时长。

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

同理,若在足少阳胆经上行针,应进针4分深,并留针五次呼吸的时长。

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

针刺足太阴脾经须进针三分深,留针四次呼吸的时长。

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

刺治足少阴肾经,须进针二分深,留针三次呼吸的时长。

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

刺治足厥阴肝经,须进针一分深,留针两次呼吸的时长。

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

手三阴三阳经,由于其从对应脏腑禀受脉气的路程短,脉气的流动速度也很快,所以,即便需要采用深刺法入针,其进针也不能超过两分深,其留针不能超过一次呼吸的时长。

其少长大小肥瘦,以心撩之,命曰法天之常。

对于患者各人具体的差异,如年龄老少之不同、骨架大小之不同、肉身肥瘦之不同,医者当在内心审视这些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在行针手法上进行相应调整,因人而异。这叫做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灸之亦然。

用艾火施灸时,也该如此操作,以做到因人而异、因人制宜。

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涩;

施灸火力或施灸时长,超过患者病情所适配的度量时,则治病的灸火就反变成害人的恶火,使髓枯骨干、血结脉涩;

刺而过此者,则脱气。

如果施刺量(进针深度、留针时长、取穴数量、发针次数)超过患者病情所适配的度量时,则会使患者正气虚脱。

~~~~~~~~~~

老黄历择吉,2024.6.7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55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57


推荐:猴子森林1~121(灵枢经正义精讲1~52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21 卷五·热病第二十三 8/8 原文: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指之端,去爪甲如薤叶...
    老黄历择吉阅读 243评论 0 2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07 卷五·癫狂第二十二 1/7 原文: 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
    老黄历择吉阅读 254评论 0 2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25卷三·经脉第十4/23 原文: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
    老黄历择吉阅读 345评论 0 3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96 卷五·五邪第二十 1/5 原文: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
    老黄历择吉阅读 305评论 0 1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55 卷五·口问第二十八 15/15 原文: 黄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肾主为欠,取...
    老黄历择吉阅读 21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