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27期、中级27期分享第367天2022-04-03

第五课: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1-基本概念

社会知觉:对社会的整体看法。

对他人、群体(人际)及自己的知觉(自我) 。

社会化、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均以此为基础。

2-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1)认知者的经验——认知

(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人格

(3)认知者的情绪 ——情绪

      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管理

1-印象及其形成的概念

印      象:是个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印象形成:将认知客体在头脑中归类、明确它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的定向的过程(内隐、认知过程 )

2-印象形成的效应 

(1)首因效应: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  不熟悉的人

            第一印象的机制

(2)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较大    熟悉的人

(3)刻板印象 (有色眼镜)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例:北方男人粗犷、豪爽

      南方男人细致、拘谨

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4)光环效应——爱屋及乌

3~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1)加法模式

(2)平均模式

(3)中心品质模式

4-印象管理

定义:个体对自我形象的控制。

拓展:登门槛效应:先说小要求,再逐步加大

    留面子效应:先说大要求,再说想要的小要求。

5-印象管理的作用

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

•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角色的期待。

策略

(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4)投人所好。

第三单元  归因

1-行为原因的分类

(1).内因与外因

内因:个体内部,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内归因

(2)外因: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3)综合归因: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兼有二者内因和外因的影响;综合归因。

    讨论:夫妻吵架时应该外归因

2~稳定性与易变性 ——内因与外因中均有

稳定性:内因中人格特点、能力;在外部条件中,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

易变性:内因如人的情绪易变,外因如气象气候条件则易于变化。

3~可控性与不可控性

可控性:努力与否

不可控:智力因素、工作难度

4-控制点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

内控者

外控者

5-归因原则

不变性原则  

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       

6-影响归因的因素

(1). 社会视角的影响

  丢钱包者:治安不好,倒霉;他人说法:自己不小心

(2). 自我价值保护(自我卷入)

  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

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倾向于外归因。

(3).  观察位置

  “挤公交”效应

(4).  时间因素(归因的情境性)

  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将烟消云散。          重大事件,过两天再做决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筑基课第十三课 社会心理学第五课社会知觉与归因 一、每个人做好自己,天下太平。 二、行动带来顿悟。 三、在事上磨。...
    岁月静好_9afd阅读 135评论 0 0
  •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一、自然信息所形成的知觉是物知觉,各种社会信息形成社会知觉。 包括个...
    一只蜗牛在前行阅读 481评论 0 0
  •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归因:一个孩子小时候很调皮,长大后他当了大老板,人们就会说:这个孩子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一...
    刘群利阅读 1,272评论 0 1
  • 感谢中国心宇心理网 一单选 1、 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试诞生于(1908)年。 2、 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
    暖阳_1332阅读 3,637评论 0 3
  • 胡晓会 中原焦点,高级七期讲师八期中级九期、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2022.4.3坚持分享第1473天 一个树...
    胡晓会阅读 8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