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地瓜推子

镰刀是农村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鲁西南地区的农村用的多是“7”字形状的月牙镰刀,也是赫赫有名的“山东大镰刀”,也有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齿,尾端装木柄的镰刀,但用的较少。如今,鲁西南地区的农村,也能经常见到这种镰刀,譬如割芦笋秧子、地瓜秧子、麦子等。

一种地瓜推子

还有一个镰刀的变形用法。在土地承包制改革前后,鲁西南地区的农村种地瓜的比较多。地瓜分切地瓜干子的用具--地瓜推子,也有称“红蕷推子”的,比较常见。我小的时候,生产队收完地瓜后,按人口分地瓜。这时候,几乎家家都拿出推地瓜干的推子,切地瓜干。地瓜推子是用一块像搓板一样宽窄稍长一点的木板,在适当位置用凿子掏出一个长方形的斜洞,钉上一块二-四厘米指宽的如镰刀形状的刀片(我家的就是用坏把的镰刀,直接钉上的)组成的。切地瓜时,将推子平放到凳子上,地瓜贴着木板,对准刀口,用手推过去,一块地瓜干(约三毫米厚度)就落到凳子下面,以此类推,逐渐推着切。推地瓜干要有手劲,推的速度要快,还要注意别伤着手了,所以推地瓜干一般都是大人的活,孩子们就是帮忙递地瓜,或者将切好的地瓜,摊开摆放、晾晒。

镰刀

如今,切地瓜干有专门的机械了,地瓜、镰刀之类的老物件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但我记忆中,晾晒的地瓜干,在半干的时候,生吃最好,因为水分少,口感甜度高,还有韧劲,有嚼头。现在这样的地瓜干只能想想了,想吃到,可就难嘞。

镰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鲁西南地区的农村,对高粱的利用是比较多的,如高粱秸秆编织成箔、盖房子棚屋顶,高粱穗子做成小笤帚或炊帚,比这两者利用...
    一两茶叶阅读 417评论 0 2
  • “围脖”,顾名思义,就是围住脖子用来阻止寒风从脖子钻进去的保暖物。《汉语词典》给它的解释是“拼音wéibó,方言:...
    一两茶叶阅读 947评论 2 19
  • “坐(拼音zuò)”字本义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后来引申意思就比较多了,《汉语字典》给出的意思就...
    一两茶叶阅读 648评论 2 20
  • 老大问老二道:“今每(今天)天怪(很)冷嘞,坑(池塘)里的水都上冻啦,恁急火火嘞扛个木锨(铁锨)制啥去?”老二答道...
    一两茶叶阅读 823评论 4 16
  • 鲁西南地区的人们好武,会拳术、八卦掌、刀枪棍棒的人相对较多,我小时候也曾练过几天大洪拳,当地人比较讲义气、讲信用,...
    一两茶叶阅读 1,181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