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斩后奏的故事

对于“先斩后奏”,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刘子》中曰:“申屠悔不先斩而后奏,故发愤而致死。”此外,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下面这个故事。

善良的贫家女子窦娥三岁丧母,她的父亲窦天章是个穷书生,为了还债和换取上京赶考的路费,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端云,乘机提出索要瑞云做童养媳。端云3岁丧母,7岁便到蔡婆家,改名窦娥。17岁时窦娥与蔡婆儿子成婚,一年后丈夫病故。她和婆婆两人相依为命地过着守寡的日子。

一天,蔡婆去向赛卢医索讨银钱,赛卢医赚她到僻静处,想勒死她,幸亏张驴儿父子把她救下。因这救命之恩,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在羊肚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强占窦娥。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汤,呜呼身亡。

张驴儿转而诬陷窦娥,并威胁窦娥嫁给他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发。窦娥问心无愧,与张驴儿去见官评理。太守桃杌是一个昏官,严刑逼供,窦娥坚不屈从。桃杌转对蔡婆用刑,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临刑时窦娥满腔悲愤地说:“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宝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然后,断案不明的官府就下令斩杀了窦娥。

窦娥死前发出三桩誓愿:若是屈死,死后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果然一一灵验。

窦天章后来当了大官,深受皇帝信任,官拜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奉旨访察民情,惩处贪官污吏,回到阔别十六年的家乡。窦娥鬼魂托梦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审理此案,杀了张驴儿,终于替女儿昭雪了冤案。窦天章在《窦娥冤》中有这样一段独白:

“只因老夫我为官廉洁清正,为人刚直不阿,节操坚强、刚直,皇上怜爱我,叫我担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的职务,四处审讯囚犯,查阅案卷,赐给我象征权力的宝剑和金牌,让我监察贪官污吏,并准许我先斩后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依元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戏改) 一 “那么,我端云孩儿就麻烦婆婆照顾了。这孩子从小呆痴,若是有什么服侍不周之...
    江湖闻夜雨阅读 2,563评论 0 2
  • 接上回,今天来细说下重读后对窦娥的一些个人见解。 毕竟是成书于七百多年前,那时的三从四德是绝对政治正确,能在市面上...
    阳侠阅读 465评论 0 1
  • 豫剧《窦娥冤》是根据关汉卿的《窦娥冤》改编的,它秉承关汉卿的人文情怀,最大程度地沿用了原著的情节,最大程度地保留了...
    十月冬阳阅读 924评论 1 12
  • 说起旧杂剧,窦娥冤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 这出戏也是元关汉卿撰,四折一楔子。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剧谱楚州贫儒...
    云间大彭阅读 997评论 4 22
  •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20岁的窦娥走了,她走的感天动地,走的荡气回肠,离开了黑白颠倒的污浊世界,走进了数百年来百...
    甘肃__王兴邦阅读 787评论 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