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伤寒论》第53条中“荣气和”的含义

《伤寒论》第53条中“荣气和”的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及中医营卫理论理解,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条文解析

原文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注:这样理解就通顺了:病常自汗出,这时候营气是和的,但是卫气与营气不和。…………

关键术语

  • 荣气:即“营气”,属阴,行于脉中,主濡养脏腑、化生血液。
  • 卫气:属阳,行于脉外,主温煦体表、固护腠理、司开阖。

二、“荣气和”的深层含义

  1. 字面矛盾

    • 条文提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表面看似矛盾(自汗出为何荣气“和”?)。
    • 实际含义
      • 荣气和:指营气本身未受邪气直接侵袭,功能相对正常(无营阴亏虚或热扰营分等病理表现)。
      • 外不谐:卫气失于固摄,不能与营气协调,导致腠理开阖失常。
  2. 病机核心

    • 卫气不共荣气谐和:卫气虚弱或失调,无法固护营阴,营阴外泄为汗。
    • 自汗出的本质
      • 非营气自身病变,而是卫气失职,导致营卫不和(卫不固营)。

三、为何“复发其汗”能愈病?

  1. 调和营卫的特殊发汗

    • 桂枝汤的发汗作用并非强行解表,而是通过调和营卫,恢复卫气的固摄功能。
    • 机制
      • 桂枝(温通卫阳) + 芍药(敛固营阴) → 使卫阳复其固护之职,营阴内守不泄。
      • 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脾胃,助营卫生化之源。
  2. “发汗”的目的

    • 通过轻微发汗,使失调的营卫重新达到动态平衡(“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四、临床意义

  1. 自汗的辨证要点

    • 适用桂枝汤的自汗:汗出恶风、脉浮缓,无阴虚火旺或实热表现。
    • 禁忌:阴虚盗汗(舌红少苔)、阳明热盛(大汗、脉洪大)不宜。
  2. 现代应用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更年期综合征、术后多汗。
    • 表虚不固的慢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营卫不和型)。

五、总结

  • “荣气和”的本质:营气未病,但卫气失职,导致营卫失调。
  • 治疗关键:调和营卫,而非单纯止汗。桂枝汤通过恢复卫气的固摄功能,使营阴内守,汗出自止。
  • 经典思维:体现中医“治病求本”和“以平为期”的核心思想。

:此条文是理解《伤寒论》营卫理论的重要切入点,需结合临床实践体会其精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