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圣浩 (曰):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
张圣浩 (曰):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
张圣浩 (曰):
51 52条 表述了太阳伤寒的治疗
张圣浩 (曰):
强调了脉浮 病在表
张圣浩 (曰):
可发汗
张圣浩 (曰):
那么太阳伤寒的症状 就要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了
张圣浩 (曰):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张圣浩 (曰):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方五。[35]
张圣浩 (曰):
符合这些症状 符合太阳伤寒的病机
张圣浩 (曰):
才考虑麻黄汤
张圣浩 (曰):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十九。用前第十二方。 [53]
张圣浩 (曰):
53 条比较重要
张圣浩 (曰):
病人经常自汗出
张圣浩 (曰):
病因是什么呢
张圣浩 (曰):
仲景认为这是外不谐
张圣浩 (曰):
外----表
张圣浩 (曰):
也就是表不谐
张圣浩 (曰):
我们讲 津液在表 分为营卫
张圣浩 (曰):
营气 具有濡养 润降的功效
张圣浩 (曰):
卫气 具有防御 温煦的功效
张圣浩 (曰):
如果表的津液不和
张圣浩 (曰):
出现 卫气不共荣气谐和
张圣浩 (曰):
简称 营卫不和
张圣浩 (曰):
而且是卫气不和
张圣浩 (曰):
卫气 具有固摄 防御的功效
张圣浩 (曰):
所以 卫气不和 导致自汗出
张圣浩 (曰):
那么如何治疗这种营卫不和呢
张圣浩 (曰):
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张圣浩 (曰):
用桂枝汤 的发汗法
张圣浩 (曰):
就可以调和表位的营卫
张圣浩 (曰):
所以这要说一下桂枝汤的发汗法
张圣浩 (曰):
我们说汗法 是泻表位的津液的
张圣浩 (曰):
但是桂枝汤 是补益而发越
张圣浩 (曰):
有里位的不足了
张圣浩 (曰):
才会考虑桂枝汤
张圣浩 (曰):
服药后需要喝粥 温覆
张圣浩 (曰):
里位充足后 通过汗出 调整了整体的营卫
张圣浩 (曰):
已达到营卫谐和的目的
张圣浩 (曰):
自汗出 是人体的一种自我调整形式
张圣浩 (曰):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49]
张圣浩 (曰):
前面学习的49条 就是说明了自汗愈
张圣浩 (曰):
自汗出 有点类似人体的重启按钮
张圣浩 (曰):
但是这种自汗出 一定要在 须表里实 津液自和的状态下
张圣浩 (曰):
所以 现在如果身体劳累了 去运动出一身汗 身体就会觉得轻快很多 心情也愉快了
张圣浩 (曰):
这就是营卫的调和的状态
张圣浩 (曰):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二十。用前第十二方。[54]
张圣浩 (曰):
病人 脏无他病
张圣浩 (曰):
脏 在这里 指代了里位
张圣浩 (曰):
里无他病
张圣浩 (曰):
排除了里病
张圣浩 (曰):
那么这就是表病了
张圣浩 (曰):
时发热 自汗出 而不愈
张圣浩 (曰):
伴有发热汗出
张圣浩 (曰):
53条是自汗出
张圣浩 (曰):
没有发热
张圣浩 (曰):
而这条 不但自汗出 还出现了发热
张圣浩 (曰):
排除里病
张圣浩 (曰):
怎么排除?
张圣浩 (曰):
饮食二便都没有问题啊
张圣浩 (曰):
也没有口干口渴 里结大便难
张圣浩 (曰):
那么这就是表位的问题了
张圣浩 (曰):
卫气过于强盛 导致表位体现了卫气的温煦太过功能
张圣浩 (曰):
其实这是卫气相对的强
张圣浩 (曰):
并不是绝对的强盛
张圣浩 (曰):
绝对的强盛 需要用麻黄发越的
张圣浩 (曰):
但是这里用了桂枝汤
张圣浩 (曰):
用桂枝汤 在病人出现发热自汗出的时候服用 主动发一下汗就好了
张圣浩 (曰):
那么桂枝汤 前面学习的条文 告诉我们怎么使用桂枝汤
张圣浩 (曰):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方一。[12]
张圣浩 (曰):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方二。用前第一方。[13]
张圣浩 (曰):
可见 这个营卫不谐和
张圣浩 (曰):
其实是 相对的卫强营弱
张圣浩 (曰):
例如本来营气50 对应卫气50
张圣浩 (曰):
但是都虚了 以营气虚的更加明显一点
张圣浩 (曰):
变成营气30 卫气45
张圣浩 (曰):
那么相对的卫气就强了
张圣浩 (曰):
表现出了卫强营弱的症状
张圣浩 (曰):
这时候需要桂枝汤
张圣浩 (曰):
生姜 甘草 大枣 + 米粥 健胃 增强营卫的补充
张圣浩 (曰):
芍药 甘草 酸甘寒 去清卫气相对有余的虚热
张圣浩 (曰):
桂枝甘草 辛甘 去发越有余的卫气
张圣浩 (曰):
那么 这就是49条 说的
张圣浩 (曰):
须表里实 津液自和 自汗出而愈
张圣浩 (曰):
53 54条在临床上 会见到一些汗证
张圣浩 (曰):
或者定时发热的症状
张圣浩 (曰):
例如有人 半身汗出
张圣浩 (曰):
或者有人 定时发热 例如下午3点 就出现发热 出汗 过一会就好了
张圣浩 (曰):
在这种情况,排除里病(脏无他病)
张圣浩 (曰):
加上脉浮缓的基础上
张圣浩 (曰):
就是桂枝汤的主治范畴了
张圣浩 (曰):
今天的条文讲解完毕
张圣浩 (曰):
有不解可以提问
张圣浩 (曰):
脉浮数 是太阳阳明
张圣浩 (曰):
太阳阳明 偏于太阳 也可以用麻黄汤的啊
张圣浩 (曰):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六。用前第五方。[36]
张圣浩 (曰):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十八。用前第五方。[52]
张圣浩 (曰):
太阳与阳明合病,脉浮而数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可发汗,宜麻黄汤。
张圣浩 (曰):
解表法针对表寒困束
张圣浩 (曰):
解肌法针对里热耗津
君梅:
桂枝汤跟麻黄汤都是用来解表?桂枝汤用于太阳中风,麻黄汤用于太阳伤寒,是这样吗?是的
张圣浩 (曰):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二十一。用前第五方。[55]
张圣浩 (曰):
伤寒 脉浮紧 不发汗
张圣浩 (曰):
这是典型的太阳伤寒啊
张圣浩 (曰):
结果上面留鼻血了
张圣浩 (曰):
衄 就是出血
张圣浩 (曰):
这个关联前面的46 47 条
张圣浩 (曰):
衄解
张圣浩 (曰):
但是也有衄后病尚不解的
张圣浩 (曰):
虽然已经衄了
张圣浩 (曰):
但是病不解 或者解的不透 还是需要麻黄汤
张圣浩 (曰):
所以前面太阳 伤寒 中风 的条文是非常重要的
张圣浩 (曰):
仲景一开始教给大家的定义
张圣浩 (曰):
后面反复用到
张圣浩 (曰):
如果不了解 伤寒和中风的基础 后面就没法学习
张圣浩 (曰):
所以一定要记忆伤寒和中风
张圣浩 (曰):
这是太阳病最重要的两种模式
张圣浩 (曰):
56条就更加重要了
张圣浩 (曰):
属于 关键条文
张圣浩 (曰):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二十二。用前第十二方。[56]
张圣浩 (曰):
伤寒 ----文首冠以伤寒 那么你马上就要想到什么条文
张圣浩 (曰):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张圣浩 (曰):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张圣浩 (曰):
首先是想到这两条
张圣浩 (曰):
结果患者出现了 不大便六七日 而且 还头疼 发热
张圣浩 (曰):
头痛 发热 这是伤寒的典型症状
张圣浩 (曰):
但是不大便
张圣浩 (曰):
这个不是啊
张圣浩 (曰):
这个是里证
张圣浩 (曰):
不应该出现在太阳伤寒这里啊
张圣浩 (曰):
是不是病传了?
张圣浩 (曰):
太阳阳明合病?
张圣浩 (曰):
不大便六七日 本来这是阳明病的一个基础特征
张圣浩 (曰):
所以仲景说 与承气汤。
张圣浩 (曰):
承气汤就是 大黄厚朴枳壳类
张圣浩 (曰):
这是下法
张圣浩 (曰):
阳明的正治法
张圣浩 (曰):
不大便六七天了 这是要用下法了哦
张圣浩 (曰):
但是下之前 仲景还是再审查一下
张圣浩 (曰):
问一下病人
张圣浩 (曰):
你小便怎么样?
张圣浩 (曰):
病人说:我小便颜色清的
张圣浩 (曰):
哎哟,差点用了下法
张圣浩 (曰):
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
张圣浩 (曰):
如果真的是阳明病的不大便六七日
张圣浩 (曰):
应该大便燥结难出 小便黄啊
张圣浩 (曰):
现在小便还是清的
张圣浩 (曰):
说明病并不在里啊
张圣浩 (曰):
还是在表
张圣浩 (曰):
所以虽然有不大便六七日 但是还是表证的变化
张圣浩 (曰):
所谓表病及里
张圣浩 (曰):
这个时候我们看下前面 太阳伤寒的典型条文
张圣浩 (曰):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张圣浩 (曰):
其中呕逆
张圣浩 (曰):
就是里证
张圣浩 (曰):
可见表病可以影响到里
张圣浩 (曰):
里病可以影响到表
张圣浩 (曰):
那么到底是里病还是表病 还是表里合病
张圣浩 (曰):
需要进一步的诊法去确认
张圣浩 (曰):
透过迷雾去看到真正的病机
张圣浩 (曰):
所以这是许师经常敲黑板的原因
张圣浩 (曰):
就好像问什么是月亮
张圣浩 (曰):
用手一指天上的月亮 说 这就是月亮
张圣浩 (曰):
但是很多人会把指月之手当做月亮
张圣浩 (曰):
而忽略了手指之所指也
张圣浩 (曰):
症状指向的是病机
张圣浩 (曰):
辨证辨证 辨的是病机
张圣浩 (曰):
并不是症状
张圣浩 (曰):
所以 56条 就是一次 指月之指的案例
张圣浩 (曰):
阳明病 就是里结大便难
张圣浩 (曰):
所谓胃家实也
张圣浩 (曰):
但是 不是所有的大便难都是实质的阳明病
张圣浩 (曰):
阳明是火证
张圣浩 (曰):
所以如果没有火证表现的大便难
张圣浩 (曰):
这就不是阳明的实质了
张圣浩 (曰):
所以不能认症状
张圣浩 (曰):
而是要辨病机
张圣浩 (曰):
不大便六七日 是阳明了吧
张圣浩 (曰):
结果一看 小便色清
张圣浩 (曰):
色清者 下焦有寒啊
张圣浩 (曰):
并不是阳明的火证
张圣浩 (曰):
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张圣浩 (曰):
必
张圣浩 (曰):
前面讲过了
张圣浩 (曰):
可能的意思
张圣浩 (曰):
如果头疼的话,很可能会鼻衄
张圣浩 (曰):
治疗方法还是当须发汗。
张圣浩 (曰):
宜桂枝汤
张圣浩 (曰):
所以56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表里之辨的条文
张圣浩 (曰):
如果自己小孩大便结
张圣浩 (曰):
那么你就会观察一下
张圣浩 (曰):
到底是不是阳明实热
张圣浩 (曰):
是不是阳明火结
张圣浩 (曰):
看哪里啊?
张圣浩 (曰):
看小便啊
张圣浩 (曰):
是不是小便黄 味道大
张圣浩 (曰):
看饮水啊
张圣浩 (曰):
是不是主动饮水
张圣浩 (曰):
看手足啊 是不是手足热
张圣浩 (曰):
看舌头啊 是不是舌红 多点刺
张圣浩 (曰):
看睑色啊 是不是睑色红鲜
张圣浩 (曰):
种种诊法 都是求证 火证的真相
张圣浩 (曰):
所以
张圣浩 (曰):
王叔和《脉经》序,曰:“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张圣浩 (曰):
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张圣浩 (曰):
不可儿戏
张圣浩 (曰):
好,今晚的学习到这里
张圣浩 (曰):
有疑问可以提问
- -:
56条的宜桂枝汤,怎么不 宜麻黄汤
晓锋Eric: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 如果没有便清,前面治法是对的是吧?可以判定为阳明合证?
张圣浩 (曰):
@尘 小便清啊
张圣浩 (曰):
里位有寒
张圣浩 (曰):
需要桂枝+生姜
张圣浩 (曰):
@晓锋Eric 是的 发热头疼 不大便六七日 小便黄 那么这个头疼发热的表位症状 统摄在了火证之下
张圣浩 (曰):
那么久需要 用下法了
张圣浩 (曰):
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 -:
小便不容忽视,黄白都不对,平人应该是淡黄的吧?!
张圣浩 (曰):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