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51-56

张圣浩 (曰):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

张圣浩 (曰):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

张圣浩 (曰):

51  52条  表述了太阳伤寒的治疗

张圣浩 (曰):

强调了脉浮  病在表

张圣浩 (曰):

可发汗

张圣浩 (曰):

那么太阳伤寒的症状  就要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了

张圣浩 (曰):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张圣浩 (曰):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方五。[35]

张圣浩 (曰):

符合这些症状    符合太阳伤寒的病机

张圣浩 (曰):

才考虑麻黄汤

张圣浩 (曰):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十九。用前第十二方。 [53]

张圣浩 (曰):

53 条比较重要

张圣浩 (曰):

病人经常自汗出

张圣浩 (曰):

病因是什么呢

张圣浩 (曰):

仲景认为这是外不谐

张圣浩 (曰):

外----表

张圣浩 (曰):

也就是表不谐

张圣浩 (曰):

我们讲 津液在表  分为营卫

张圣浩 (曰):

营气  具有濡养 润降的功效

张圣浩 (曰):

卫气  具有防御 温煦的功效

张圣浩 (曰):

如果表的津液不和

张圣浩 (曰):

出现  卫气不共荣气谐和 

张圣浩 (曰):

简称  营卫不和

张圣浩 (曰):

而且是卫气不和 

张圣浩 (曰):

卫气 具有固摄 防御的功效 

张圣浩 (曰):

所以  卫气不和  导致自汗出

张圣浩 (曰):

那么如何治疗这种营卫不和呢

张圣浩 (曰):

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张圣浩 (曰):

用桂枝汤 的发汗法

张圣浩 (曰):

就可以调和表位的营卫

张圣浩 (曰):

所以这要说一下桂枝汤的发汗法

张圣浩 (曰):

我们说汗法  是泻表位的津液的

张圣浩 (曰):

但是桂枝汤  是补益而发越 

张圣浩 (曰):

有里位的不足了

张圣浩 (曰):

才会考虑桂枝汤

张圣浩 (曰):

服药后需要喝粥  温覆

张圣浩 (曰):

里位充足后  通过汗出  调整了整体的营卫 

张圣浩 (曰):

已达到营卫谐和的目的

张圣浩 (曰):

自汗出    是人体的一种自我调整形式

张圣浩 (曰):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49]

张圣浩 (曰):

前面学习的49条  就是说明了自汗愈 

张圣浩 (曰):

自汗出  有点类似人体的重启按钮

张圣浩 (曰):

但是这种自汗出  一定要在 须表里实  津液自和的状态下

张圣浩 (曰):

所以  现在如果身体劳累了  去运动出一身汗  身体就会觉得轻快很多  心情也愉快了

张圣浩 (曰):

这就是营卫的调和的状态

张圣浩 (曰):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二十。用前第十二方。[54]

张圣浩 (曰):

病人 脏无他病

张圣浩 (曰):

脏  在这里  指代了里位

张圣浩 (曰):

里无他病

张圣浩 (曰):

排除了里病

张圣浩 (曰):

那么这就是表病了

张圣浩 (曰):

时发热  自汗出 而不愈

张圣浩 (曰):

伴有发热汗出

张圣浩 (曰):

53条是自汗出

张圣浩 (曰):

没有发热

张圣浩 (曰):

而这条 不但自汗出  还出现了发热

张圣浩 (曰):

排除里病

张圣浩 (曰):

怎么排除?

张圣浩 (曰):

饮食二便都没有问题啊

张圣浩 (曰):

也没有口干口渴 里结大便难

张圣浩 (曰):

那么这就是表位的问题了

张圣浩 (曰):

卫气过于强盛  导致表位体现了卫气的温煦太过功能

张圣浩 (曰):

其实这是卫气相对的强

张圣浩 (曰):

并不是绝对的强盛

张圣浩 (曰):

绝对的强盛  需要用麻黄发越的

张圣浩 (曰):

但是这里用了桂枝汤

张圣浩 (曰):

用桂枝汤  在病人出现发热自汗出的时候服用  主动发一下汗就好了

张圣浩 (曰):

那么桂枝汤  前面学习的条文 告诉我们怎么使用桂枝汤

张圣浩 (曰):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方一。[12]

张圣浩 (曰):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方二。用前第一方。[13]

张圣浩 (曰):

可见  这个营卫不谐和

张圣浩 (曰):

其实是 相对的卫强营弱

张圣浩 (曰):

例如本来营气50 对应卫气50 

张圣浩 (曰):

但是都虚了  以营气虚的更加明显一点

张圣浩 (曰):

变成营气30  卫气45

张圣浩 (曰):

那么相对的卫气就强了

张圣浩 (曰):

表现出了卫强营弱的症状

张圣浩 (曰):

这时候需要桂枝汤 

张圣浩 (曰):

生姜 甘草  大枣  + 米粥  健胃  增强营卫的补充

张圣浩 (曰):

芍药  甘草  酸甘寒  去清卫气相对有余的虚热

张圣浩 (曰):

桂枝甘草  辛甘  去发越有余的卫气

张圣浩 (曰):

那么  这就是49条  说的

张圣浩 (曰):

须表里实  津液自和  自汗出而愈

张圣浩 (曰):

53  54条在临床上 会见到一些汗证

张圣浩 (曰):

或者定时发热的症状

张圣浩 (曰):

例如有人 半身汗出

张圣浩 (曰):

或者有人 定时发热  例如下午3点 就出现发热  出汗  过一会就好了

张圣浩 (曰):

在这种情况,排除里病(脏无他病)

张圣浩 (曰):

加上脉浮缓的基础上 

张圣浩 (曰):

就是桂枝汤的主治范畴了

张圣浩 (曰):

今天的条文讲解完毕

张圣浩 (曰):

有不解可以提问

张圣浩 (曰):

脉浮数  是太阳阳明 

张圣浩 (曰):

太阳阳明  偏于太阳 也可以用麻黄汤的啊

张圣浩 (曰):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六。用前第五方。[36]

张圣浩 (曰):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十八。用前第五方。[52]

张圣浩 (曰):

太阳与阳明合病,脉浮而数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可发汗,宜麻黄汤。

张圣浩 (曰):

解表法针对表寒困束

张圣浩 (曰):

解肌法针对里热耗津

君梅:

桂枝汤跟麻黄汤都是用来解表?桂枝汤用于太阳中风,麻黄汤用于太阳伤寒,是这样吗?是的

张圣浩 (曰):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二十一。用前第五方。[55]

张圣浩 (曰):

伤寒 脉浮紧  不发汗 

张圣浩 (曰):

这是典型的太阳伤寒啊

张圣浩 (曰):

结果上面留鼻血了

张圣浩 (曰):

衄  就是出血

张圣浩 (曰):

这个关联前面的46  47 条

张圣浩 (曰):

衄解

张圣浩 (曰):

但是也有衄后病尚不解的

张圣浩 (曰):

虽然已经衄了

张圣浩 (曰):

但是病不解 或者解的不透  还是需要麻黄汤

张圣浩 (曰):

所以前面太阳 伤寒  中风  的条文是非常重要的

张圣浩 (曰):

仲景一开始教给大家的定义

张圣浩 (曰):

后面反复用到

张圣浩 (曰):

如果不了解  伤寒和中风的基础  后面就没法学习

张圣浩 (曰):

所以一定要记忆伤寒和中风

张圣浩 (曰):

这是太阳病最重要的两种模式

张圣浩 (曰):

56条就更加重要了

张圣浩 (曰):

属于 关键条文

张圣浩 (曰):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二十二。用前第十二方。[56]

张圣浩 (曰):

伤寒 ----文首冠以伤寒  那么你马上就要想到什么条文

张圣浩 (曰):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张圣浩 (曰):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张圣浩 (曰):

首先是想到这两条

张圣浩 (曰):

结果患者出现了  不大便六七日  而且 还头疼  发热 

张圣浩 (曰):

头痛 发热  这是伤寒的典型症状

张圣浩 (曰):

但是不大便

张圣浩 (曰):

这个不是啊

张圣浩 (曰):

这个是里证

张圣浩 (曰):

不应该出现在太阳伤寒这里啊

张圣浩 (曰):

是不是病传了?

张圣浩 (曰):

太阳阳明合病?

张圣浩 (曰):

不大便六七日  本来这是阳明病的一个基础特征

张圣浩 (曰):

所以仲景说 与承气汤。

张圣浩 (曰):

承气汤就是 大黄厚朴枳壳类

张圣浩 (曰):

这是下法

张圣浩 (曰):

阳明的正治法

张圣浩 (曰):

不大便六七天了  这是要用下法了哦

张圣浩 (曰):

但是下之前  仲景还是再审查一下

张圣浩 (曰):

问一下病人 

张圣浩 (曰):

你小便怎么样?

张圣浩 (曰):

病人说:我小便颜色清的

张圣浩 (曰):

哎哟,差点用了下法

张圣浩 (曰):

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

张圣浩 (曰):

如果真的是阳明病的不大便六七日

张圣浩 (曰):

应该大便燥结难出  小便黄啊

张圣浩 (曰):

现在小便还是清的 

张圣浩 (曰):

说明病并不在里啊

张圣浩 (曰):

还是在表

张圣浩 (曰):

所以虽然有不大便六七日  但是还是表证的变化 

张圣浩 (曰):

所谓表病及里

张圣浩 (曰):

这个时候我们看下前面 太阳伤寒的典型条文

张圣浩 (曰):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张圣浩 (曰):

其中呕逆 

张圣浩 (曰):

就是里证

张圣浩 (曰):

可见表病可以影响到里 

张圣浩 (曰):

里病可以影响到表

张圣浩 (曰):

那么到底是里病还是表病  还是表里合病

张圣浩 (曰):

需要进一步的诊法去确认

张圣浩 (曰):

透过迷雾去看到真正的病机

张圣浩 (曰):

所以这是许师经常敲黑板的原因

张圣浩 (曰):

就好像问什么是月亮

张圣浩 (曰):

用手一指天上的月亮  说  这就是月亮

张圣浩 (曰):

但是很多人会把指月之手当做月亮

张圣浩 (曰):

而忽略了手指之所指也

张圣浩 (曰):

症状指向的是病机

张圣浩 (曰):

辨证辨证  辨的是病机

张圣浩 (曰):

并不是症状

张圣浩 (曰):

所以 56条 就是一次 指月之指的案例

张圣浩 (曰):

阳明病  就是里结大便难

张圣浩 (曰):

所谓胃家实也

张圣浩 (曰):

但是 不是所有的大便难都是实质的阳明病

张圣浩 (曰):

阳明是火证 

张圣浩 (曰):

所以如果没有火证表现的大便难

张圣浩 (曰):

这就不是阳明的实质了

张圣浩 (曰):

所以不能认症状   

张圣浩 (曰):

而是要辨病机

张圣浩 (曰):

不大便六七日  是阳明了吧

张圣浩 (曰):

结果一看  小便色清

张圣浩 (曰):

色清者  下焦有寒啊

张圣浩 (曰):

并不是阳明的火证

张圣浩 (曰):

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张圣浩 (曰):

必 

张圣浩 (曰):

前面讲过了

张圣浩 (曰):

可能的意思

张圣浩 (曰):

如果头疼的话,很可能会鼻衄

张圣浩 (曰):

治疗方法还是当须发汗。

张圣浩 (曰):

宜桂枝汤

张圣浩 (曰):

所以56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表里之辨的条文

张圣浩 (曰):

如果自己小孩大便结

张圣浩 (曰):

那么你就会观察一下

张圣浩 (曰):

到底是不是阳明实热

张圣浩 (曰):

是不是阳明火结

张圣浩 (曰):

看哪里啊?

张圣浩 (曰):

看小便啊

张圣浩 (曰):

是不是小便黄  味道大

张圣浩 (曰):

看饮水啊

张圣浩 (曰):

是不是主动饮水

张圣浩 (曰):

看手足啊  是不是手足热

张圣浩 (曰):

看舌头啊  是不是舌红 多点刺

张圣浩 (曰):

看睑色啊  是不是睑色红鲜   

张圣浩 (曰):

种种诊法  都是求证 火证的真相

张圣浩 (曰):

所以

张圣浩 (曰):

王叔和《脉经》序,曰:“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张圣浩 (曰):

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张圣浩 (曰):

不可儿戏

张圣浩 (曰):

好,今晚的学习到这里

张圣浩 (曰):

有疑问可以提问

- -:

56条的宜桂枝汤,怎么不 宜麻黄汤

晓锋Eric: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 如果没有便清,前面治法是对的是吧?可以判定为阳明合证?

张圣浩 (曰):

@尘 小便清啊

张圣浩 (曰):

里位有寒

张圣浩 (曰):

需要桂枝+生姜 

张圣浩 (曰):

@晓锋Eric 是的  发热头疼  不大便六七日  小便黄  那么这个头疼发热的表位症状 统摄在了火证之下 

张圣浩 (曰):

那么久需要 用下法了

张圣浩 (曰):

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 -:

小便不容忽视,黄白都不对,平人应该是淡黄的吧?!

张圣浩 (曰):

是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848评论 0 33
  •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jiàng)痛而恶(wù)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zh...
    抱朴斋阅读 4,079评论 0 0
  • 作者:如烟 今天周五,关于双休,我一向倍加珍惜。原先我设定了许多欢度双休的章节,但因为明天我和一同事调班,于是我...
    红尘烟雨遥阅读 277评论 0 1
  • 摘一片我这儿的风景,偷偷夹在你的笔记本里。 干燥后,温水泡开,烦闷时服。 不论在哪儿,我都选择窗边的位置。不是为了...
    悬浮岛上无人生还阅读 189评论 0 0
  • 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读书是获取知识;但是,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读书是一种自救。
    鲁先圣阅读 12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