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3

严管违规吃喝,绝非简单“禁食”

近日,多地纪委监委通报了党员干部违规吃喝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误读政策,认为这是“全面禁止干部吃喝”,实则不然。严禁的是违规吃喝,而非正常的工作餐、公务接待或同事间的合理交往。这一政策的本质是划清“正常消费”与“权力寻租”的界限,既防止“舌尖上的腐败”,又避免矫枉过正,影响正常工作氛围。

一、违规吃喝不是小事,而是腐败温床

违规吃喝看似只是“一顿饭”“一杯酒”,实则暗藏诸多问题。一些干部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动辄高档餐厅、名烟名酒,甚至借饭局搞“小圈子”,形成利益输送链。例如,某地通报的案例中,一名领导干部多次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席间商定工程项目利益分配,最终因受贿罪被判刑。这种“饭局腐败”不仅浪费公共资源,更破坏政治生态,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此外,违规吃喝往往与“四风”问题交织。有的干部认为“不喝酒办不成事”,在饭桌上称兄道弟,用“人情”替代规则;有的借调研、检查之名,行吃喝享乐之实。这些行为背离了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必须坚决遏制。

二、政策本意是规范,而非“一刀切”

严禁违规吃喝,并非要求干部“不食人间烟火”。正常的公务接待、工作餐、同事聚餐并不在禁止之列。关键在于是否符合规定、是否与权力挂钩。例如:合规的公务接待:按标准安排工作餐,不超标、不饮酒、不搞排场。自费的私人聚餐:干部用个人收入与朋友、同事聚餐,不涉及利益交换。必要的商务交往:招商引资、企业洽谈等合理应酬,但需严守纪律红线。

政策的本意是“纠偏”而非“禁绝”,既要刹住歪风,也要保障正常工作需求。一些地方曾出现“食堂不敢开伙”“干部不敢聚餐”的极端现象,实则是理解偏差所致。中央纪委多次强调,要精准执纪,防止“泛化”“扩大化”。

三、根治违规吃喝,需制度与监督并举

要杜绝违规吃喝,不能仅靠“禁令”,还需完善制度、强化监督:

1.细化标准:明确公务接待、商务宴请的适用范围、餐标、人数等,让干部有章可循。

2.公开透明:推行公务消费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让每一笔公款支出都有据可查。

3.技术赋能:利用大数据筛查异常消费,如高频次、高金额、非工作时间用餐等,精准发现问题。

4.文化引导:破除“酒桌文化”陋习,倡导清爽的同事关系、规矩的政商交往。

四、干部需自律,群众要理性

对干部而言,严守纪律是底线,但也不必“谈吃色变”。只要不越界、不违规,正常的人际交往无可厚非。而对公众来说,也应理性看待政策,避免将“反浪费”误解为“反消费”。监督的重点是“违规”,而非“吃喝”本身。

严禁违规吃喝,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一环,目的是净化政治生态,而非限制干部正常生活。只有厘清“合规”与“违规”的界限,才能既刹住歪风,又避免矫枉过正。党员干部应以身作则,守住纪律红线;社会各界也需正确理解政策,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筑牢善治之基,提升民生服务 近日,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意见聚...
    77183a17bb6f阅读 25评论 0 0
  • “请同事吃顿便饭,得先研究政策文件;下村调研错过饭点,宁可饿肚子也不敢在村里吃一口热饭,我们现在不是在吃饭,是在‘...
    a12ec574b669阅读 196评论 0 0
  • 空荡荡的大院,在连绵的细雨里更加空旷了。5年前,这里还是非常热闹的地方,但是随着人员的减少,这里越来越冷清了,一个...
    再见连城诀阅读 16评论 0 0
  • 客户给不了绿本 只能尝试车牌所在地 但是上保险有要求 必须车主被保人投保人都是同一人 不能保其他信息 和客户解释一...
    A没招儿啊i阅读 25评论 0 0
  • 又开始觉得很累了,真的是一个阶段,一周有一周要做的事情,上周的监考这周的分享,可能要做的事情来得太快,我感觉...
    Mm_e32c烊阅读 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