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脑封闭VS头脑开放
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挑战 ; 好奇对方为何看法不同
因无法说服对方而感到沮丧;当其他人不赞同时他们不会发怒
把事情弄错时会产生坏情绪;明白自己总有可能是错的
关心自己能不能被证明;正确的提出问题,了解其他人的观点
更喜欢做陈述 ; 更喜欢提问
敷衍性的表态+断言,会说类似这样的话:“我可能错了……但这是我的观点。”、知道何时做知道何时陈述,何时提问。
阻挠其他人发言;更喜欢倾听而不是发言
不给对方留说话空间;鼓励其他人表达观点
不考虑自己和对方谁更有可信度;(可信度的标准:成功过三次,有可靠的履历;被质疑时能清晰表达观点)
权衡自己的相对可信度,以确定自己应该主要扮演学生、老师还是对等者的角色。
更关心自己是否被理解;更关心理解其他人
当对方不赞同时,他们通常会认定自己没有被理解;经常觉得有必要从对方的视角看待事物
难以同时持有两种想法,他们让自己的观点独大,挤掉别人的观点;可以同时思考两个或者更多相互冲突的概念,反复权衡其相对价值。
缺乏深刻的谦逊意识。谦逊通常来自人的失败经历,失败让人以一种开明心态积极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看待事物时,时刻在心底担忧自己可能是错的。
二、头脑封闭,代价高昂
不断跑向自己看到的东西
不断在自己的盲点上撞墙
在自己脑子里试图把事情想明白
当其他人向你展示各种美妙的可能性和可怕的威胁时,你会视而不见;
当其他人提出可能是建设性甚至能救命的批评时,你也不能领会。
三、导致头脑封闭的两大障碍
障碍1:自我意识(低层次自我>高层次自我)
低层次的自我:情绪化和潜意识的你
在大脑最原始的区域大脑颞叶里,我们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
这些原始区域像经过训练的斗犬,始终保持战斗意识,它渴望赞誉,把批评视为一种攻击。凡是涉及对我们的完美性进行评价的时候,这部分立马产生戒备心理。
高层次的自我:“有逻辑和有意识的你”
在更高级的意识里,在叫作“前额皮层”的部分,它能够理解,建设性的批评对你有利。但是它反应慢,而且很会偷懒,如果你不监督,它就会把你的低层次意识当做你的高级意识,进行行为决策。
障碍2:思维盲点障碍(思维方式的局限)
我们习惯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无法理解自己看不到的东西。例如,一些人就是能看到大图景但看不到小细节,另一些人就是能看到小细节但看不到大图景;一些人习惯线性思维,另一些人习惯发散思维。
一个头脑封闭的人,有太多先入之见。
四、如何破除障碍,习得头脑开放的能力
需要克服对自己始终正确的渴望,愉悦地探求事实
探寻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
诚恳地相信自己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与任何知道的东西相比,“不知道”区域里的东西要重要得多。
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常见的荒谬观点:厉害的人知道所有答案,没有任何缺点。
寻找最好的答案,最好答案不一定的出自于我。
多提问,少陈述
五、自问一下
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对方为什么会这么想,他的论据是什么?
我是不是只从自己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
我是在争论还是在试图理解一个问题?
我和对方的可信度,谁高谁低?
我的目标不是让对方相信我是对的,而是弄明白谁是对的,并决定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