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则》中,Ray Dalio提到影响多数人实现人生愿望的两大障碍: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就必须克服这两大障碍。
两大障碍
1.自我意识障碍
人的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它使得人们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人的头脑内有“两个你”,即低层次“有逻辑和有意识的你”与高层次“情绪化和潜意识的你”在争夺思想的控制权。
自我意识太强的人,无法客观地直面现实、分析问题、理性讨论和科学解决问题,就好像执着于“小我”的人无法跳出来看自我、看他人和看众生,不能坚持实事求是。
2.思维盲点
相比可以通过直面现实和目标、不断反思和自省来控制的自我意识,思维盲点更难克服,因为人们无法准确看待和理解自己思维看不到的东西。
思维盲点使得人们有太多先入之见,不会从其他角度看事物,不能从其他人的视角看事物,不善于倾听和探求其他人的不同想法,不善于利用贝叶斯方法根据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思维盲点会让人囿于成法,不能跳出框架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很难打通、创新和突破。
怎样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Ray Dalio 认为“承认自己可能是错的”并不能说明自己是头脑开放的。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维度的要求。
1、从客观事实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分析,探寻规律,从更宽广的视角来决策和行动;
2、与任何人都知道的已知观点相比,能够探索未知领域更有价值,与你知道的事物相比,从“不知道”的区域获取的东西更有价值;
3、做事情时不关注自己的形象和脸面,专注于工作,专注于实现目标,专注于获取好结果;
4、最好的答案并不都是自己得到,更多是在与其他水平相当、在这个问题所在领域“可信”的人请教或探讨中得到;(Ray Dalio认为“可信度”高的人一方面能对自己的观点做出符合逻辑的解释,另一方面曾经在问题相关领域拥有过硬的成功履历)
5、在每次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思维、方法论和处事能力,像运动员、音乐家那样每天训练和提高技艺。
Ray Dalio提醒我们,在沟通和讨论时,一定要有科学和理性思维,目标不是让对方相信你是对的,而是弄明白谁是对的,什么是对的,并据此正确决策和执行。在沟通时要以平心静气的方式进行讨论,多提问多理解,不为了争论而争论,而是在开放地探求事实。
问题是机会,分歧引发思考和学习。在学到东西后改变想法和做法的人是赢家,顽固拒绝接纳和改变的人是输家。
头脑开放的表现
Ray Dalio指出头脑开放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有如下表现:
1、头脑开放的人在其他人不赞同时不会发怒,他们明白自己可能是错的,而且认真考虑对方的观点,以确定自己有没有忽略一些关键要素或者思考路径有误;
2、头脑开放的人会权衡自己和对方在问题领域的相对可信度,以确定自己是学生、老师还是对等者的角色;
3、头脑开放的人保持深刻的谦逊意识,经常从对方的视角看待事物和问题;
4、头脑开放的人在考虑其他人观点的同时,也保留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让自己能做到同时思考两个或者更多相互冲突的概念,反复权衡,客观行事。
团队里头脑开放的人越多,团队的决策和执行能力也越强,团队价值更大。
训练自己头脑开放
头脑开放是可训练的,是需要时间来训练的。Ray Dalio对练习头脑开放提出一些建议:
1、认识自己的思维盲点:
记录自己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因为看不到别人看到的东西而犯错,每次改进,不断复盘,提升自己反思盲点、规避盲点和开放思维的能力;
2、练习高质量的思考:
深入地冥想,直面他人挑战自己错误观点的痛苦,长期练习,让逻辑和理性的自我,让“更高层次的自我”占据主动;
3、科学精神、科学思考、科学行事:
像做科学实验一样,观察现实,从事实和关键数据出发,客观分析和测试,根据得出的结果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法,从而逐渐得出正确的规律和方法,取得正确的结果。
既帮助自己,也帮助团队其他人更科学、开放地思考和做事。
4、养成头脑开放的习惯:
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我们要不断训练自己脱离“低层次潜意识和情绪化思维”的控制,不断训练自己从“高层次的思维角度”做高质量的思考。这样做需要时间,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反直觉和反人性,但跟提升一生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相比,这样的付出是非常有价值。
Ray Dalio自己的谦逊和开放是经历1982年人生重大挫折和低谷之后逐渐修炼得到的。他认为头脑开放并不意味着失去决断力,而因为开放和谦逊能降低犯错概率,会增强人的信心和成功率。学会头脑开放的人会经历从蛹到蝶的蜕变,提升自己的视野、格局和能力,会成为更好的自己,更高维度的自己。这需要一生的坚持,是与时间同行,会收获时间的玫瑰,这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