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为熊所啮喻
儿子被伤害,父亲报仇心切,但没有详细了解加害儿子的熊的样态,而只是片面地寻找儿子所说的“长长毛发”的对象,要射杀也长着“长长毛发”仙人。儿子和父亲均有责任,儿子没有抓住熊的特点准确描述,父亲没有理智细心地询问。
修行善心,通达般若的道路上,会遇到种种披着行善的外衣,却做出蒙蔽世人,危害世间的人和事,只有发挥自己的智慧,明辨真伪,爱憎分明,才能坚持立场,得正道。
82、比种田喻
文中野人主动向麦主请教使麦子茁壮成长的方法,主观上是积极向上的,在得到麦田主人的传授并具体实施时,害怕自己把田地踩硬,让人将其抬到麦田进行播种,多人的踩踏使土地更加变硬,麦苗无法茁壮生长。
本文告诉我们,向善修行,首先要遵循先行高僧的教诲,掌握正确的方法,但不能因过于执着而采取过激行为。
83、猕猴喻
”冤冤相报何时了”。猕猴被大人打,却拿小孩撒气,不仅自己无法解脱,又使小孩受难。
佛教引导我们要心怀慈悲,懂得放下,明晓万物皆和合而生,永恒并不存在。过于执着于仇恨,将使自己陷入作茧自缚的泥潭无法自拔。放下仇恨,修心修行,将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