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邂逅与初感
一天早上,打开手机,有视频在推送余华的《我胆小如鼠》,其中有一段文字说“上小学的时候忘带红领巾,你感觉世界都要塌了,到了初中考试不及格,你又感觉要完蛋了,高中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你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希望了……”,有点后续青春期迷茫的时候没有人跟我说过这些。胆小如鼠这个看似是贬义词的书名到底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作者与背景
余华,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星空中,无疑是一颗极为耀眼的明星 。他于 1960 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从海盐县武原镇卫生院的一名牙科医生,转身成为了蜚声中外的著名作家,这样的身份转变堪称传奇。自 1983 年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第一宿舍》正式踏入文坛后,他的创作之路便精彩纷呈。
他早期的作品,像《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等,以先锋派的姿态横空出世,用充满暴力和死亡的场景描写,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令文坛为之震动,也奠定了他在先锋派文学中的地位。而到了 90 年代,他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显著转变,开始关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用简洁平实的文字书写着生活的苦难与温情,《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活着》中,福贵历经命运的重重打击,亲人相继离去,可他依然坚强地活着,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在苦难面前的坚韧;《许三观卖血记》里,许三观靠着一次次卖血度过生活的难关,展现出普通人在困境中顽强求生的欲望 。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畅销,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让全球读者领略到了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我胆小如鼠》创作于 1996 年,彼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余华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时代浪潮中默默挣扎的小人物,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他们内心的恐惧、自卑与无奈,以及对生活的渴望和坚守 。这部作品也是余华对自己成长经历的一次回顾和演绎,他曾坦言自己童年时在胆小方面能在同龄人中排第一,这种亲身经历让他对 “胆小” 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为小说注入了真实而动人的情感力量 。
三、故事梗概
(一)胆小如鼠的杨高
故事的主人公杨高,仿佛从出生起就被 “胆小” 的标签紧紧束缚 。小时候,别的孩子在河里欢快地嬉戏,像一条条灵动的鱼儿,可杨高却只能在岸边眼巴巴地望着,因为父亲那句 “掉进河里会被淹死” 像一道紧箍咒,让他对河水充满了恐惧 。爬树,这本是孩子们探索世界、展现勇气的冒险,在杨高这里却成了不敢触及的危险行为,只因父亲说 “从树上掉下来会被摔死” 。就连面对一群鹅,他都会吓得两腿发软,那些鹅伸直脖子、张开翅膀扑过来的场景,成了他童年挥之不去的噩梦,有一次鹅甚至追着他从杨家弄一直到学校,嘎嘎的叫声让他的怯懦暴露无遗 。
在学校里,杨高也总是被同学们欺负的对象。面对同学的挑衅和嘲笑,他选择默默忍受,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同学故意撞掉他的书本,他只是默默捡起;被同学推搡,他也只是低着头,不敢吭声 。这种胆小怕事的性格,让他在童年时期就充满了自卑和孤独,仿佛被世界遗忘在一个黑暗的角落 。
长大后,杨高进入了工厂工作 。在工厂这个小小的社会里,他依然是那个最不起眼、最胆小的人 。面对不公平的待遇,他总是默默接受,不敢为自己争取权益 。工厂里加工资、分房子,他总是被遗忘的那一个,可他却只是安慰自己 “挣的工资够花了就行”“房子够住了就行” 。他每天按时上班,把车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成为厂里的标兵,可即便如此,他的付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有一次,他看到同事吕前进偷懒耍滑,却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奖励,而自己勤勤恳恳工作却一无所获,他的心中虽然有一丝不满,但也只是在心里想想,不敢说出来 。
(二)父亲的影响
杨高的胆小,与他的父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的父亲是一名卡车司机,开车时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他开车的速度极慢,仿佛生怕开快一点就会遭遇危险 。他甚至不敢闭上眼睛开车,在他的认知里,闭上眼睛开车就会被撞死 。这种胆小怯懦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次,父亲在路上被别人辱骂,他只是默默地听着,没有任何的反驳,就好像这些辱骂与他无关一样 。他对杨高的教育,也是充满了恐惧和担忧 。他总是告诉杨高不要去做这个,不要去做那个,生怕杨高会遭遇危险 。在他的保护下,杨高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不敢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
父亲的这些行为和观念,像一颗种子,在杨高的心中生根发芽 。杨高从小就生活在父亲的恐惧和担忧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 。他学会了顺从,学会了忍受,认为只要自己小心翼翼,就能避免一切危险 。这种胆小的性格,让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总是选择退缩,不敢勇敢地去面对 。
(三)吕前进的欺压
吕前进,与杨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胆大妄为,行事风格嚣张跋扈 。在工厂里,他不愿意当清洁工,竟然拿着锉刀去找厂长,把锉刀插在厂长的桌子缝里,威胁厂长给他换工作 。厂长在他的威胁下,无奈地将他和杨高的工作进行了调换,他成了钳工,而杨高则成了清洁工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偷懒耍滑,上班来得晚,抱着席子在车间角落里睡觉,可即便如此,他却能一次又一次地涨工资,还能得到分配的房子 。
吕前进不仅在工作上欺负杨高,还在生活中不断地嘲笑、殴打他 。他总是嘲笑杨高胆小如鼠,说他没有一点男人的气概 。有一次,在漆黑的雨夜,杨高从背后抱住了披着女性外套遮雨的吕前进,吕前进以为是强奸犯,吓得落荒而逃 。后来,吕前进为了挽回面子,在众人面前谎称自己掌掴制服了强奸犯 。杨高当场揭穿了他的谎言,结果被他狠狠地殴打了一顿 。吕前进的这些欺压行为,让杨高的生活变得更加痛苦和压抑,他的胆小也在这种不断的欺压中变得愈发严重 。
(四)爆发与反抗
然而,杨高的忍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后,尤其是父亲的死,让他内心的愤怒终于如火山般爆发 。父亲因为被拖拉机上的人欺负,口袋里的钱被摸走,还遭到了殴打和羞辱 。为了报仇,父亲开着卡车撞向了拖拉机,最终与施暴者同归于尽 。父亲的死,让杨高深受触动,他意识到一味地忍让并不能换来安宁和尊重 。
在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杨高终于鼓起了勇气,拿起菜刀去找吕前进复仇 。他在雨中疯狂地追逐着吕前进,心中的仇恨让他忘记了恐惧 。那把在闪电中闪烁着寒光的菜刀,仿佛是他反抗命运的武器 。当他追上吕前进时,他高高举起了菜刀,此时的他,眼神中透露出从未有过的坚定和决绝 。然而,在最后一刻,他还是放下了菜刀,只是给了吕前进一个耳光 。这个耳光,虽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却代表着杨高对过去那个胆小怯懦自己的告别,是他反抗精神的觉醒 。
这次反抗,对杨高来说意义非凡 。它让杨高重新认识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杨高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从一个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人,逐渐变成了一个敢于面对困难、反抗不公的人 。虽然他的反抗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现状,但却让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让他明白了尊严和勇气的重要性 。
四、写作特色品析
(一)语言的魅力
余华的语言风格简洁平实,却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我胆小如鼠》中,他用质朴的文字描绘出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 。比如,在描写杨高小时候害怕鹅的场景时,他写道:“我遇上一群鹅的时候,两条腿就会忍不住发抖 。我最怕的就是它们扑上来,它们伸直了脖子,张开着翅膀向我扑过来…… 可是那群叫破了嗓子的鹅仍然追赶着我,它们嘎嘎嘎嘎地叫唤着,有一次跟着我走出了杨家弄,走完了解放路,一直跟到了学校,它们嘎嘎叫着穿过了操场 。” 这段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将杨高的恐惧和鹅的凶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真切地感受到杨高内心的害怕 。
又如,在描述父亲被欺负的场景时,余华写道:“他们将父亲口袋里的钱摸出来放进自己的口袋,然后围住他,用脚踢他,还有四个人掏出裤裆里的玩意朝他的父亲的脸上撒尿……” 简单的几句话,没有多余的修饰,却将施暴者的嚣张跋扈和父亲的无助展现得入木三分,让读者对父亲的遭遇感到愤怒和痛心 。这种简洁平实的语言,不仅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深入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
(二)叙事的节奏
小说在叙事节奏的把控上堪称精妙 。余华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杨高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他在工厂里勤勤恳恳地工作,却总是被忽视、被欺负 。这些看似琐碎的描写,如同涓涓细流,缓缓地流淌,逐渐积蓄着情感的力量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真切地感受到杨高内心的压抑和无奈,对他的遭遇充满同情 。
而到了关键时刻,如父亲的复仇和杨高的反抗,情节突然爆发,如汹涌的波涛,瞬间抓住读者的心 。父亲开着卡车撞向拖拉机的场景,紧张刺激,让人为之震惊;杨高拿着菜刀在雨中追逐吕前进的情节,扣人心弦,让人不禁为他捏一把汗 。这种在平淡中积蓄力量,在关键时刻爆发的叙事节奏,使故事充满了张力,让读者欲罢不能 。就像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既有舒缓的前奏,又有激昂的高潮,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
(三)人物的塑造
余华对人物的塑造手法十分高超,他通过对人物言行和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使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杨高,他的胆小怯懦在一言一行中尽显 。面对同学的欺负,他只是默默忍受;在工厂里,面对不公的待遇,他也只是在心里抱怨,不敢付诸行动 。他的每一次退缩,每一次沉默,都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自卑和恐惧 。而他在最后拿起菜刀反抗的那一刻,又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心深处潜藏的勇气和力量,这种性格的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
吕前进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形象,他的强势、狡诈通过他的行为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威胁厂长为自己调换工作,偷懒耍滑却能得到好处,还经常欺负杨高 。他的嚣张跋扈与杨高的胆小怯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对他的行为感到厌恶 。杨高的父亲,他的胆小谨慎在开车的细节中体现出来,而他最后的复仇行为,又展现出他内心的愤怒和尊严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对他们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关注 。
五、现实映照与思考
《我胆小如鼠》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社会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老实人受欺负,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现象 。就像杨高,他勤勤恳恳工作,为人善良老实,可换来的却是不公平的待遇和他人的欺负 。他在工厂里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老实人在社会中的艰难处境 。他们默默付出,不懂得为自己争取权益,往往成为被忽视、被压榨的对象 。
社会的不公,在小说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吕前进这样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利益,而像杨高这样兢兢业业的人却一无所有 。这种不公现象,不仅在小说中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也时有发生 。比如在一些职场中,溜须拍马、投机取巧的人能够得到晋升机会和丰厚的回报,而那些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人却被埋没 。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导致一些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住房资源分配方面,房价的居高不下让许多普通人望房兴叹,而一些人却可以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轻松获得房产 。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不禁要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如何应对呢?是像杨高一样选择默默忍受,还是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和他人争取公平正义?我们不能改变整个社会,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 。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内心,不随波逐流,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左右 。当我们看到不公现象时,要敢于发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让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 。
就像古人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在我们自身力量有限的时候,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善良;当我们有了足够的能力和影响力时,我们要积极地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以《我胆小如鼠》为契机,反思社会现实,坚守内心的正义,共同努力,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
六、想一想
合上《我胆小如鼠》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杨高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多面 。他的胆小,起初让我感到不解和着急,可随着故事的推进,我渐渐理解了他,那是在长期压抑的环境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 。他的善良与坚韧,在面对不公和欺压时的默默承受,让我心生敬佩 。而吕前进的强势与狡诈,则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丑恶 。这种善恶的对比,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在这个故事里,我也重新思考了勇气和正义的含义 。真正的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在恐惧面前依然能够坚定地迈出脚步 。杨高最后拿起菜刀反抗的那一刻,他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 。而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虽然杨高的反抗没有立刻改变他的处境,但他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正义的力量 。
这本书就像一位无声的导师,让我在阅读中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 。它让我懂得,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和不公,我们都不能放弃对正义的追求,不能失去心中的勇气 。我们要像杨高一样,在困境中学会成长,在挫折中寻找力量 。
如果你也渴望在文字中探寻人性的奥秘,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那么我诚挚地向你推荐余华的《我胆小如鼠》 。相信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像我一样,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收获属于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