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贴:让经验发挥作用的关键是优化创新方法的操作方法

[红顺视点]实用贴:让经验发挥作用的关键是优化创新方法的操作方法


作为草根的民间课改研究者,我在不同场合及微信朋友圈、头条、简书、公众号等自媒体分享了许多微创式的教学小点子、小创意、小方法,有些老师因理解有误或操作不当,导致效果不太明显,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关注、反思,初步得出结论是:让经验发挥作用的关键是优化创新方法的操作方法。

经验1:理科错题六步纠错法

第一步:找出错题的原因。主要有思维方法错误,知识点欠缺,答题失误,运算错误和格式错误。如数学题目抄错、数字看错、式子列错、中间数字算错、运算顺序错误、题意不清、混淆概念等。

第二步:保留错题,规范订正。

这里规范订证有三层含义:在错题旁边用双色笔订证;填空、选择、判断题要写出具体步骤,小题当成大题订;作业试卷中蒙对题也要订证。

第三步:要求学生再做一至两道同一类型的习题进行巩固。

第四步:梳理、归纳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

第五步:想一想这个题还可以怎么变换考?

第六步:把有代表性错题整理到纠错本上,在当天、第三天、一星期、一个月进行四次消化,即1371四次复习强化。

操作方法答疑:

1、试卷、练习册、作业上每道错题都要六步纠错吗?

答:每次练习册或试卷上在学生最近智力区内选一至二道题进行重点纠错。简单题没必要,所有题都六步纠错也不现实。

2、学困生不会或错题比较多怎么纠错?

答优等生选择的可能是压轴题,而学困生选择的是对他来说较难的题,即他踮起脚尖能搞懂的题,可能是一道中等题,对他来说是难题,听都听不懂的题没必要六步纠错,否则这是难为学生。

3、低年级学生写字慢,让写错题原因,太占时间怎么办?

答:把常见错题原因编成号,学生只写序号即可。

4、各年级纠错都需要六步吗?

答:小学一二年级只要前二步;三四年级只要前四步,高年级六步可全选。

5、学生不会同类题变换怎么办?

答:理科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按照专家所说的如下五种方式进行改题训练:

一是变化数字,就是改变题目已知信息的数字;

二是因果对调,就是把某个已知条件变成未知条件,把某个未知条件变成已知条件;

三是增减条件,就是增加或减少已知条件的数量;

四是数图变换,就是把数字变成图表,或者把图表变成数字;

五是数变字母,就是把特殊问题变成一般问题。

经验2:纠错最有效的方法是订证后给同伴讲二遍。

问:初三高三功课非常繁忙,同学没时间也不愿听学生讲怎么办?

答:小学生可找到同伴,真实讲解,初三高三可假设同伴在场,摸拟讲解。

《学习逻辑》一书如下观点对你可能有启发:

摸拟费曼学习法

1)学习某个知识点或者题型。

2)在大脑中模拟一个场景—一你在向别人讲解、教授这个知识点或者题型。

你像一名老师一样,以清晰的语言向别人(你想象的一个人)讲述这个知识点或者题型,务必讲解得清晰、系统、深刻。在讲解过程中,你可以边讲边写。

(3)如果遇到无法讲解清楚的地方,那就在相应位置进行标记。

如果你讲解到一半卡住了,或者讲得不顺畅,或者干脆不知道么讲了,那就说明这个地方你并没有真正掌握。哪里卡住了,哪里就是你没掌握的地方—恭喜你,你找到了一个知识漏洞。

4)循环步骤(1)-(3)

带着标记过的地方—你的知识漏洞—返回步骤(1),通过各种方式解决这个知识漏洞,并进行步(1)-(3)的循环。

真实的费曼学习法

(1)学习某个知识点或者题型。

(2)找到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向他讲解这个知识点或者题型。

(3)如果遇到无法讲解清楚的地方,或者此人向你提出的问题你无法解答,那就在相应位置进行标记。

4)循环步骤(1)-(3)。

经验3:有时,学生给学生讲题效果比老师还要好,一定要发挥师帮徒的小先生制。

问:班级第一名能给班级最后一名讲会吗?好学生本身就会,让人家给学困生讲题不是浪费人家时间吗?

答: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最好启动1+1X3帮扶。第一个1指的是班级前10名特优生,中间1指的是班级11名到20名优等生,后面3指的是班级后30名普通学生。不让前10名特优生当小老师去当小老师或帮扶学困生,理由有二:一是因特优生与学困生思维不在同一能量级,特优生教不会学困生,二则特优生本身就会,去教别人浪费人家时间,因此前10名特优生独立钻研或联合攻关拨高题。最好让中间10名优等生去教学困生,理由也有二:一是中等生与学困生思维差距不大,基本在同一层次,中等生讲题学困生能听懂,二则讲给別人听是最好学习,讲一遍如同自己学三遍,通过讲解加深了对知识消化理解,因此,建议中等生每人带3至4名学生组成习学小组,让中间学生当小先生为本组3名学生讲题。

经验4:作业不能一刀切,尽量分层布置作业。

问:因分层布置作业,学困生一会作业就做完了,经常没事干,尤其是比统一布置作业考试成绩更差。

答:为了破解整齐划一布置作业时,学困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为此才提出了分层布置作业思路。

分层布置作业出发点重在让优生吃饱,重在为优生增加题量、提高难度,我称之谓对优生作业进行系统设计开发。这没有错,值得提倡坚持!

然而多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采用的是学困生只做1题,优等生做1、2、3、4题,这样会造成给学困生布置的作业题量少,学困生用时非常少。做完作业后,无所是事。一测验,必须掌握知识点学困生还是没掌握。

我在想,学困生因基础差,理解力弱,思维迟缓,知识不能系统组块,因而更需要对必须掌握知识点进行大量变式训练才能掌握。若练习量过少,必须掌握知识点学困生照样掌握不好。

因此,我的观点是,优等生可不同类型各做一道,重题型;学困生基础重点同类型做多道,重掌握。学困生作业更需要变式训练、创意设计;同时,要保证学困生与优等生做作业时间应大致相当。而不是学困生做作业时间远远少于优等生!试想,优等生看来比较基础的题,对学困生来说,也许就是难题,他需要大量变式训练巩固,方能消化理解掌握。

总之,分层布置作业要走出只关注优生吃饱,忽视学困生“吃得单调、无营养”这个误区。

经验5:理科作业保留思维痕迹。理科作业不妨让学生把作业一分为二,正式内容占三分之二,演草部分占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对于需要考察学生思维过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把正式作业与演草合二为一。这样,教师就可以凭借演草部分提供的信息,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了解,针对出现的思维障碍,采取对症下药的有效措施。

问:理科作业保留思维痕迹这个方法还有改进地方吗?

答:可以让学生在右栏注思维过程,写解题思路,标注检查方法等,这样作业附加值更高。

问:理科作业保留思维痕迹这个方法可以迁移复制到文科吗?

答:可以,拿英语来说:保留思维痕迹这一栏可以让学生对判断、选择题注明理由,这样对语法巩固非常有帮助。

经验6:自习课学生干什么?整理课堂笔记;对原先学过的、刚刚学过的进行反刍、梳理、归类;修补薄弱环节、学科;做作业;查阅资料,追本求源,以达到融会贯通;预习即将学习的下一单元;当然也可读书、写日记等。

问:课前,每一学科都要预习,初高中那么多学科能预习过来吗?预习真的有必要吗?

答:关于预习,我的操作指导策略如下:

1、并不是所有学科、章节都要预习,对数学、物理等需要深度理解的要加强预习,对难度较小章节就不需要预习。

2、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要预习,对基础知识扎实学科,对即时反应能力强的学生就没有必要预习。

3、若教师釆用的是翻转课堂模式,须须先认真预习,并且对基础题还要训练,否则讨论时就跟不上。

4、若教师讲课风格属讲课速度极快,常有逻辑跳跃,题型难度递进极快,课堂容量大,留给学生自行领悟、体会时间少,这样学科须预习。

5、理解学科预习需四个步骤:快速阅读课本,寻找和标记重点概念、公式和原理,尝试理解重点概念、公式和原理,记录自己的疑问,尤其是后二步非常关键。若数学物理在预习新知时发现相关旧章节知识尚有漏洞,就需要进行复习和补漏。

经验7: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学习工具,在单元复习、课堂整理方面作用非常明显。

问:思维导图对右脑开发、图像记忆、全脑思维并没有那么神奇,通过对基知知识点、公式和概念结构化整理所画的思维导图,对初高中理科作用不大,这是为什么?

答:思维导图它的作用可以是思维"导图",是一个人思维外显化;可以是图导"思维″,让思维创新与生长。

思维导图的有效概率在不同学科上有显著差别。据叶修老师研究,在小学阶

段,思维导图对数学有比较好的效果,对语文的效果处于中等水平,对英语的效果则比较弱。在初中阶段,思维导图对数学、语文、英语的效果都有所减弱、尤其是对数学的效果降低得非常明显,而对语文和英语的效果则降低得不那么明显。同时,思维导图对物理和化学有一定效果,对历史、政治、地理则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到了高中阶段,思维导图对数学的效果降低到基本接近于零,对英语和语文的总体效果基本保持不变。化学和物理两门学科与数学类似,思维导图对其基本上无效,历史、政治、地理三个学科中思维导图的有效性降低,从初中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变成了较弱的效果。

可见,如果不加个人思考的进行低级的知识整理思维导图确实作用不大,而进行过深加化的突显个性化分类、层级的思维、解题结构化导图作用非常明显。

最后,我想表达一个核心观点,现在已经进入了“经验的黄昏时代”,经验在成就你的同时也可能在束缚着你。所以,一切都在不断迭代当中。学习经验重要,优化创新经验的操作方法更重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