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年味

随着年龄增长,脑海中对年的概念也慢慢趋近于淡忘,对年的兴趣愈来愈来乏味。

城里人过年比乡下丰盛,但总缺少些年味。记得儿时在家乡过年的味道很浓,浓的叫人陶醉。应该确切的说是自打记事时起,在那个时代、那个年月、那个光景的春节,我才始终认为那才是正宗的过年,那样的体验、那样的感知才是儿时永难磨灭的年味。

过年是什么?是穿新衣,是吃好的,是放鞭炮,是给大人拜年讨压岁钱,还有贴对联,挂年画,画窗花,剪纸花等等活动。由于平时居家过日子都是怎么节省怎么来过,平时很少割肉吃,只是到了过节过年才会开大荤,所以孩子都期盼过年快点来到,因为过年时生活条件都全面改善,所以年味自然就会浓郁。老人说,宁穷一年,不穷一节,何况是农历新年呢。

每到年关,大扫除是必须的,把家里所有的物品都搬到院子,进行收拾清除屋子,说来也怪,还是那些个旧家具,经过这么一折腾,重新摆放一下,稍微动一下位置和方向,就会给人一个全新的舒服效果。

大年三十,家家门框都会帖上大红春联。鞭炮噼里啪啦的炸响,村寨里家家户户就会烧腊肉,空气中弥漫着极浓的腊肉香味,让人流“哈水”。天黑前,父亲首先开始烧腊猪蹄,炒腊肉。等饭快熟时,父亲就带我先去山上,来到祖先的坟前祭拜,首先给自己血缘关系最近的亲人敬纸上坟,然后在给同族的祖先敬纸(上坟就是请已故的先人们回家过年,本来是流传的习俗,是后人对先人的一种纪念和寄托)。拜完祖先后再回到家,等到母亲把所有的佳肴摆上桌,摘掉围裙时,兴奋以久的我才会安静下来,眼睛地盯着笑眯眯的脸,一家人坐在小方桌边,这就意味着我们家的年夜饭正式开始了,那是一年来全家人最美好的一顿美味,那丰盛的菜肴、堆满果蓝的糖果和那一张张溢满幸福愉悦的笑脸。饭后,一家人坐在火炉边看春晚,说说笑笑,吃着糖果,那是无比的幸福。

深夜,父亲总是叫我和母亲先睡,然后他就看着电视守夜。到了凌晨12点,在新年钟声敲响之时,整个村寨那“砰砰砰”爆竹声响起时,睡得朦朦胧胧的我都会给惊醒,然后看那满天的烟花把夜空给照亮,这也是儿时过年的美好年味之一。

每年的大年初一,天还没有完全放亮,也许是过于兴奋吧,我们都会早早的醒来。穿好自己的新衣,口袋里鼓鼓囔囔装上那些属于自己的鞭炮,心急火撩地跑出去,跟伙伴们凑到一起,比谁的衣服好看,谁的鞭炮响……

很多人说过年就是“小孩欢喜大人愁”,想来无论什么时候,无生活之忧的小孩子总是如我孩童时般喜欢过年的。而作为大人的我们对于过年却有了更深的理解。首先,为了过好年,在外乡工作的人们都想着归家与家人团圆,在家的人盼着在外面打拼的亲人回来相聚,盼着在过年时与家人共享天伦。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情,迫切地想与亲人团圆的心情,在过年那一段时间更真实地体现在相隔异乡的亲人之间。

离开家乡十多年,梦里时常回到那弯弯的山道,爬上那高高的山坡,回到那香喷喷、红彤彤、闹腾腾的故乡,有滋有味地过个年,领悟一番儿时过年的情趣和感受。

小时候对年味是一种期盼,长大后年味却是一种回忆,或许不是年味淡了,而是过年开心的,不再是我们这代人了……

故乡春节的第一场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年年仍岁岁,故故复新新。”回不去的儿时永远是心中温暖的印记,铭刻在骨骼里,融化在血液里,氤氲...
    潇湘语文阅读 8,443评论 54 152
  • “年到了,是冤家,儿要帽,女要花”古老的歌谣,唱出了曾经的辛酸。每到年关我就会想起这首童年的歌谣。其实,每个人的家...
    陌上牧笛阅读 3,538评论 0 5
  • 从乡下老家到北京的二十余年里,我从来没在北京度过一个春节。每当春节临近,老家的年味就会早早地翻山越岭飘过来,在我的...
    齐天过客阅读 3,780评论 0 51
  • 在城市待的越久,越怀念故乡的年味,怀念那热闹的氛围和浓浓的乡情乡味!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故乡...
    追风筝的狗狗阅读 4,104评论 3 7
  • 《故乡的年味》在城市待的越久,越怀念故乡的年味,怀念那热闹的氛围和浓浓的乡情乡味!“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
    路寻写作创富阅读 3,395评论 1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