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罕见!青岛、雪花啤酒集体涨价,啤酒行业一夜之间变了天

白酒产量及销量连年上涨,贵州茅台股价再创新高,9300亿元市值的“白酒神话”仍在延续!

而它的“兄弟”啤酒却跌跌不休,同是酿酒行业,啤酒产量及行业景气却不升反降,这让众多啤酒厂商苦不堪言。

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运输费用增加、环保税开证等原因,导致啤酒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1月4日晚,国内啤酒企业集体发声,华润雪润、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多家啤酒企业陆续发布调价通知:

自2018年1月1日起,将对企业部分产品价格及费用进行调整,涨价幅度在10%-20%。

1月5日,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等国内上市公司应声暴走,青岛啤酒H股一度飙涨18%,华润啤酒H股一度飙涨近12%,青岛啤酒A股封涨停板,领涨行业板块。

截止发稿,重庆啤酒涨幅7.58%,燕京啤酒涨幅8.66%,惠泉啤酒涨幅5.37%,珠江啤酒涨幅2.95%。


显然,十年来未曾涨过价的中国啤酒行业给市场打了一剂强心剂,而这是否意味着2018年中国啤酒行业将迎来阶段性拐点?

啤酒不像茅台等白酒,物以稀为贵且走的是中高端市场。

一向以亲民价面市的啤酒,行业竞争者多,且酿造工艺门槛相对较低,企业稍微有所动作就会被对手施压,国内啤酒企业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涨价不过是解燃眉之急罢了。

整体来看,涨价只是企业层面的应对措施,啤酒行业面临的大环境问题依然存在,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上涨之外,啤酒业生产酿造过程中产生的相关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排放,仍要被征收高额环保税。

生产成本增加,而价格却十年不变,啤酒行业此次的集体加价是行业统一行动,这意味着近几年来国内啤酒企业均面临同样的困境。

但要知道,价格和供求关系是紧密联系的,涨价虽是迫于无奈,但后续消费者的需求会不会也跟着变化,仍要打个问号。

严格意义上讲,啤酒不算刚需,如果消费者因价格上涨而减少对啤酒的需求,那么需求决定供给,企业的产量自然随之减少,继而影响销量和利润。

自2014年7月起,中国啤酒行业出现了连续24个月的产量下滑,随后起伏。2016年,中国啤酒的产量为4506.4万千升,同比下降4.4%,为连续第3年下降。

近几年来,青岛啤酒、百威英博、嘉士伯等在内的啤酒“巨头”销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嘉士伯更是关闭了11家在华工厂。

旺季不旺,淡季更淡,这样的市场行情成了近几年啤酒的尴尬写实。事实上,导致啤酒行业走下坡路的原因,还因为消费升级、进口啤酒兴起和其他新型饮料替代品等。


随着中国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低价促销的套路也开始变得不再那么有效。

消费升级之下人们既要寻找配得上自己档次的商品,也要享受新兴时代赋予的改变,而啤酒十年如一日的价格和配方,自然渐渐“失宠”了。

面对百威、嘉士伯、喜力等进口啤酒不断侵入中国市场,让国产啤酒企业的销量备受打击。与此同时,红酒、鸡尾酒等竞品的出现和大众化,无疑使得啤酒行业雪上加霜。

综上,中国啤酒行业要想自救,靠涨价只能是杯水车薪,而且涨价只能涨一时,中国啤酒企业要想有所突破,应该向中高端市场进军,同时赋予产品包装和口感新的时代感!

-- end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曾为我家小狗写过一篇传记:王府千金,偶得萌宠一只,好《海贼王》,赐名路飞。路飞者,奸邪小人也。主公外出,则闲静少...
    铃铛子阅读 4,423评论 7 6
  • 书目《把时间当做朋友》3.9计划-4.5自学能力 3.9计划 成功的定义:获得预期的效果,达到目的 计划成功的前提...
    君让_阅读 1,904评论 0 0
  • 终于在土耳其的洞穴酒店里度过了第一个土耳其的夜晚,今天一早就到了激动人心的热气球之旅了。 经历了一点小麻烦...
    马甲二代阅读 1,625评论 0 2
  •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报名V课.艺伙的水彩人物课程,正是一年硕果累累的时节。 科学的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的课程结构...
    陌上花开wen阅读 5,040评论 12 18
  • 杭州就像苏小小一样,在古代受到文人骚客的爱慕,到今天受到文艺青年追捧。今天终于有机会睹其芳容,亲其芳泽。 西湖自有...
    隔壁村的教主阅读 3,505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