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晨读感悟:这个十字架,是时候放下了!

今天晨读里面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很多人在困苦中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我最重要的人或事已经这样了,我怎么还有资格去享乐呢?”

由此想到刚刚读完的一本书~《虚无的十字架》。

1.

中原和小夜子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一家三口幸福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然而这一切都终结于他们的女儿在家里被窃贼残忍杀害。

在同心致力于让凶手被判死刑之后,他们发现彼此已经无法在一起生活。小夜子说:毎次看到你都感到很痛苦…

中原也有同感。于是他们离婚了。

离婚后的小夜子仍然活在痛苦自责中无法自拔,她加入遗族组织,并且以自由撰稿人身份去采访患有偷窃瘾的人,结果因为发现了一个受访者的秘密,最终横尸街头…

仁科和沙织是中学时的情侣,一个错误的决定不但使他们后来分道扬镳,还令沙织从此人生惨淡,多次自杀未遂。

而仁科,虽然一直在为二十一年前的错误做补偿,但内心依然愧疚不安。

在他们身上,无一例外背着一个虚无却沉重的十字架。


2.

正如前文引用的问题,对小夜子来说,她的想法是:我最重要的人走了,是因为我太疏忽大意导致,我怎么还有资格去过幸福的生活?!

对沙织来说,她想的是:我做出这样的事,已经不配活在世上,哪里还有资格去享受快乐的人生?!

对仁科来说,他只有通过不断去帮助别人,才能获得救赎。

我非常理解和同情书中人物的遭遇和痛苦,但同时我也很不赞成他们如此压抑的想法和某些偏激甚至自虐的行为。

身上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前行,能够解决什么?

心灵能得到救赎吗?

曾经的错误能得到修正吗?

那个已经在天堂的亲人能够复活吗?

如果不能,那放弃掉自己的人生又有何意义?

那是你爱的人所愿看到的吗?

而身边关心爱你的人因你的痛苦而痛苦,你看到吗?

放过自己吧!

人生不应只停在某时,不管怎样的伤痛,往前走,再往前走才是最好的疗愈。


3.

千万不要陷进误区,在与心魔的缠斗中越困越深。

第一个误区是“个人化”。

也称“自责”。

《虚无的十字架》里的小夜子就是这样,她常常反问自己:

“如果当时我没有将女儿一个人留在家里,如果我带着她一起去超市,她就不会被凶手上门碰见,或许就不会是现在的局面了吧?”

事实上,小夜子你需要明白,女儿被窃贼杀害并非你的过错,你已经为凶手的犯罪行为付出了惨重代价,没有必要再因此背上人生沉重的十字架,艰难前行。

第二个误区是“普遍性”。

身处困境中,人们常常会不自觉放大困境的影响力,似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为一件不幸而变得灰暗。

例如沙织,她认为是当年犯下的错导致了她后来所有的不幸,包括结婚遇到渣男,离婚,父亲在火灾中去世,自己患上“偷窃瘾”,沦落色情店谋生,等等。

可是她没有意识到,再大的不幸,都不比自己万念俱灰、失去生存的欲望更不幸。

而放弃执念,宽恕自我,是不幸中的万幸。


4.

《另一种选择》第一作者谢丽尔•桑德伯格就是这样一个从伤痛中走出的强者。

她在2015年意外经历丧夫之痛,之后她努力调整自我从这场重大的变故中走出来

她说:“一个人很难恢复到一切不幸还未发生前的心境。但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不得不想办法让自己重新快乐起来。”

对于桑德伯格而言,重拾快乐就是回到工作岗位,跟同事们一起完成那些可能会对上亿用户产生影响的关键决策。

而《十字架》中的仁科,除了救回花惠和她腹中胎儿,还排除众议去接济花惠的父亲,并且十几年如一日般在医院小儿科为那些患病的孩子热忱地工作和服务。

去做对别人有帮助的事,这是仁科重拾人生的选择。


5.

如果你说:你没有经历过失去亲人,你不能体会到他们的痛有多么沉重。

不,我体会过。

2014年10月16日,我的父亲意外离开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会在自己开心笑着的时候突然停下来,内心郁结地自责:爸爸走了,你没尽孝过一天,你怎么好意思在这里乐,在这里笑?…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要想起父亲,心里总会涌起一股难言的痛…

可是我知道父亲不希望我这样,他说过人活着就要开开心心,追求快乐是人生的其中一个意义。

那么,即使在悲痛中寻求快乐,也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对吗,爸爸?

我相信您会希望看到我快乐,因为您一向爱我、疼我、支持我!

所以,爸爸,我会让自己的人生快乐!

放下虚无的十字架

雪莱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活在当下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那么,是时候放下身上虚无的十字架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