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必须把握新理念、紧跟新形势、开拓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切实把各级领导干部管严管实,构筑起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日常监督体系。
全方位宣传,从严监督深入人心。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干部监督最根本的保障,在思想认识上、氛围营造上、宣传教育上下功夫,使组织就在身边、监督就在眼前的理念深入人心。强化经常性教育。党纪政纪、廉洁从政作为各类领导干部培训班重要学习内容,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与干部职工同学习、齐交流,使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从思想深处真正解决好为“谁掌权、怎样用权”的问题,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强化警示性教育。坚持把廉政警示教育作为各类领导干部培训班的主要内容,打造警示教育基地,收集更新违法违纪案件,每年组织开展警示教育,以“零距离”身边人教育党员干部明确遵纪的重要性和自由的珍贵,筑牢领导干部拒腐防线。抓好规范性教育。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出台干部工作监督类制度性文件,不断完善监督工作制度体系,推动干部管理监督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健全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畅通监督信息渠道,延伸监督触角,努力构建了事前预警防范、事中规范纠偏、事后追究问责的全程监督链条。
全过程跟进,干部“肖像”更加精准。把落实政治素质考核要求贯穿干部监督工作始终,深入班子、走进干部,沉到一线。强化政治监督。坚持每年开展一次政治素质专项考察,围绕撰写一批好报告、掌握一批“两头”干部、发现一些突出问题、总结一批经验做法要求,全面了解领导干部综合表现,有针对性的“体检”干部,考核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担当、政治表现,画准画实干部“肖像”,更新监督实绩材料,着力破解平时了解不够、工作表现掌握不全、监督管理覆盖不全等问题,为干部监督提供有力支撑。跟进干部表现。采取“个别漫谈”,面对面、无主题与“管他的”和“他管的”对象促膝谈心,注重掌握弦外之音。关注“实地核绩”,把考核延伸到项目建设、服务群众等中心工作、重大任务一线,与谈话了解相互印证。加强与巡视巡察、经济责任审计、生态环境督查等大数据的比对分析,对领导干部作出全面评价。建立干部实绩档案。加强干部工作业绩日常记载,为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干部履职情况提供依据。做到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推进重点工作中考核和识别干部,将“实绩档案”成效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紧密挂钩,用机制来保障和促使干部不敢懈怠、不敢失职、不敢违纪,增强从严管理干部的针对性。
全覆盖管理,遵纪守法成为常态。坚持把每一个干部都置于常态化监管中,分类施策提升精准性,确保监督实效。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纪委监委、组织部门对每一批新任职领导干部都进行任前谈话,在学习、工作、素质能力、廉洁自律和遵守纪律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加强日常交心谈话,由上级领导与分管部门单位领导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对苗头性、一般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谈话和诫勉谈话,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分类施策提升精准性。厘清细化驻村干部、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等重点对象的权责任务,理顺规范干部因私出国(境)等具体事项的操作规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开展对扶贫领域干部、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等重点对象履职尽责情况和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的大督查活动,持续跟踪督促整改。联动监督织密防护网。建立健全“负面清单”、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补齐干部监督工作衔接和配合弱项,即时向市纪委监委、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通报干部“负面信息”,相应调整干部日常考核和各类奖补贴发放,点到“麻骨”“痛处”,确保干部受警醒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