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老子的修行悟道之心法
静中见本性 返本归源
一个人,内心越宁静,就越接近真相,能静下来,才看得清万物的来去,才不会被表象牵着走,被情绪拖着跑。
让自己安静到极致,空到极点。你会发现万物在变,但万物也在 “归” 归到哪?归到它们的本源, 也就是 “道” 落叶归根,是自然的静。人心归静,是生命的觉醒。
不懂得这个 “常” 就容易胡来,结果自取其祸。懂得了常,就能包容;包容,就能公平;公平,就能赢得人心;人心归顺,自然顺应天地之道。久而不衰,所以,看清万物的规律是智慧。顺应天道,不强求,不执着是修养。
很多人活的累,是因为逆着走,拧着活。真正的智慧,是把自己的心,安安静静的放在天地之间。
不争,反而长久。不满,反而圆满。越是贴近 “静” 越是靠近 “道” 真正的大智慧,不是喧嚣的锋芒,而是静默中的力量。
第十七章 默默行善积德
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 “我自然”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现代社会所必须掌握的管理智慧。
管理有几个层次,真正们管理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一种层次呢?最高的层次,没有管理的管理。让每个人都能够自然地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很多知名企业,特别注重让员工能够自发地,体现出自己的主动性,他不会有那么多的约束,不会有那么多的规矩。这恰恰是一种,最好的管理方法。
其次,亲之、誉之,就是比最好的管理层次低一层次的呢。用赞美、赞誉,用一种所谓的人文关怀,来进行管理。这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些企业的所谓的家人式的管理方法。
这种管理方法就比最高层次的管理方法低一级别了。因为你要不停的提醒他,家人们,这个企业是你的,你有一份责任,同时要不断地去赞美他,称赞他。可是一旦员工犯了错误,再怎么办呢?
再比这一层次更低层次的就是,其次,畏之。这种畏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很多企业所采用的规矩。设立了明确的,详细的规章制度,迟到一分钟罚多少,早退一分钟罚多少,犯了一次错误,要怎么样惩罚。这就是第三层次了。
其次,侮之,这是最低层次的管理方法了。侮之就是侮辱他,辱骂他。你怎么这么笨呢,你还能干点什么,你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功,这就是最低层次的管理方法。
这些都是在企业中,或者团队管理当中的四种层次。那么在家庭当中,是不是也是如此。真正和谐友爱的家庭,是没有什么管理的概念的。每个人都能够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的责任。丈夫做好丈夫,妻子做好妻子,父母做好父母,孩子做好孩子。
下一层次,亲之,誉之,总是亲亲爱爱,对于孩子呢,也总是做赏识教育,孩子你是最棒的。但是一个人的一生,怎么可能平平坦坦,不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和坎坷。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吵架,怎么办?所以在下一个层次就是 畏之。
这个可能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是比较普遍。尤其在这个社会里,女性地住不断的增强,在家里边母亲己经失去了母亲应该具有的角色。她己经成为了整个家庭的掌权者。所有的人,老公、孩子都怕她,当她的脸上有笑容的时候呢,整个家庭就欢乐融融。当她一旦掉下脸来,整个家庭就阴云密布。
最次一等级的家庭关糸就是诲之 。 妻子对丈夫各种侮辱,你看谁谁的老公又高升了。你看看谁谁的老公又挣了多少钱,你看看别人家又怎么样了,极尽污辱。那么也有丈夫呢,对妻子也是一样。你看看别人的老婆怎么样怎么样,这就是最低一个层次的家庭关系氛围。
所以老子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 “我自然” 我自然而然的去做到我该做的事情,我自然而然的承担起我该要承担的责任,这个时候,才是一切最和谐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