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爱的两篇诗文

【文字家园】


如果问我最爱的古典文学作品是什么,那一定是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和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以这两篇诗文为基础,分析一下它们的技巧和构成。

先看西洲曲,西洲曲全诗32句,最明显的技巧就是顶真修辞(用上句末尾字词作下句开头)。

但仅凭顶真,绝对无法成就如此千古名篇,通观此诗,给人一种生动而细腻的美感,并不像一动不动的画卷,而是活生生的人与景的演绎,这里是大量借用动词,来使作品生动起来。

同时,诗中多次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技巧,使情感共鸣程度更高,可见此篇的作者必定是一位极富才情、学识渊博且有故事的人。

          《西洲曲》

忆(动词)梅下西洲,折(动词)梅寄江北。(对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比喻)。(对仗)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设问—提问,答案在下文)

日暮伯劳飞(动词),风吹(动词)乌臼树。(对比)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借代)。

开(动词)门郎不至,出(动词)门采红莲。

采(动词)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动词)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动词)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双关)。

忆(动词)郎郎不至,仰首望(动词)飞鸿。

鸿飞(动词)满西洲,望郎上(动词)青楼。

楼高望(动词)不见,尽日栏杆头(借景言情)。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比喻)。

卷(动词)帘天自高,海水摇(动词)空绿(借代)。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重复,上下句皆有重复字)。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拟人)。

可以看到,顶真句式的特点就是使作品连贯,一气呵成,就像没插播广告的影视剧一样,整体性非常强。同时作者并没有完全遵照顶真的格式,常常在上句中择一字词用在下句,使行文流畅而不牵强,灵动而不生硬,这或许就是文学技巧真正的化境,不必完全按规矩来,只要效果出众就是成功。

动词的使用使句式真实自然生动,动态画面如在眼前,穿插的叙述、抒情技法,给人起伏跌宕之感,但又如情绪波动一般合情合理。

诗中还注意上下句句式的对应,如对仗和重复的应用,这里的重复不只是因顶真导致的重复,在倒数第二句中,上句有重复字时下句也有,这种前后照应的语感,让人在无意识中就被影响了大脑美感机制,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自然更加难忘。


  第二首就是号称孤篇压盛唐的《春江花月夜》,当然这种称呼还是很过誉的,即使我最喜欢它,也觉得它无法和整个盛唐诗篇相比。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相对于《西洲曲》,春江花月夜胜在情景交融,它的动态感和流畅感不及西洲曲,但相对静态的美感更胜一筹,它将春、江、花、月、夜的景与人的情相融合,构建了一副极致的唯美画卷。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写景)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此处类似设问)

江流宛转绕(动词)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比喻)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对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设问—激问,答案在反面。)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对仗)

不知江月待何人(拟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拟人,类似对仗)

白云一片去悠悠(借喻,白云喻游子),青枫浦上不胜愁。(借代,青枫浦代思妇)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设问—激问)

可怜楼上月裴回(动词),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动词)不去,捣衣砧上拂(动词)还来。(对仗)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夸张)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对仗)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借代),江潭落月复西斜。(对仗)

斜月沉沉藏海雾(借喻,月沉于雾喻人难相见),碣石潇湘无限路。(借代,碣石代游子,潇湘代思妇。)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动词)情满江树。

可以看见,与西洲曲相比,春江里面动词少了很多,所以画面动感不强,意境更加柔和细腻。

对仗和重复应用的就多了。因为诗篇并没应用顶真修辞句式,所以里面的江、月等重复,是真的重复。就像山水画的描摹一样,反复勾勒,最终形成了一副立体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诗中还应用了比喻、夸张、设问、拟人、借代等修辞,极大增强了作品的情感张力,使情感足以和景物美感并列融合,铸就了这篇无懈可击的千古名篇。

【文字家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
    行者格致阅读 4,987评论 0 6
  • 云有不同的颜色,白云,洁白如“白云一片去悠悠”;乌云,乌黑如“黑云翻墨未遮山”;黄褐色云,又如“千里黄云白日曛”,...
    苑中梅阅读 14,171评论 0 1
  • 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
    思无心阅读 3,449评论 0 0
  • 古诗词的修辞方法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就是文采,文饰,也就是讲求语言的艺术性。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
    影落凡尘阅读 1,911评论 0 0
  • 中华文化有一个常识,但凡称呼某人用“姓+子”形式的,都表示极大的尊敬。比如大家熟知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
    子屠龙阅读 8,227评论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