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是从家乡坐了二十八个小时火车来到厦门,当火车驶过跨海大桥缓缓进入岛内时,与我想象的经济特区和现代都市并不相符。其实,在厦门生活久了才知,现代都市生活并不只是高楼大厦和先进设施,而是在经济宽裕下的生活舒适及人与人之间的相爱、礼节和敬重,是闲暇之余的悠然自得和不为生活所迫的文艺气质。清新文艺的海风、缓慢舒适的生活,干净整洁的街道、热情好客的市民和棕榈树下的闽南风情,让我深深爱上这座城市,即使在离开她多年以后依然恋恋不忘,就如同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永远不舍在记忆中抹去。
这次回厦,我和妻子乘坐飞机降落在高崎国际机场。从机场打车,我特地让师傅走环岛路去厦大,好让妻子一到厦门就能看到美丽海景,领略到南国风情,爱上这座我魂牵梦绕但无力留下的城市。
时隔七年又回到厦大,似乎一切都未改变,但一切又都已走远,眼前的一切都那般熟悉,又都那样陌生。站在西村大门向校内望去,这条曾走过无数次的群贤路,瞬间把我带回十年前的夏天,三年的求学生涯每一个瞬间都历历在目。如今,青春早已远去,曾经过往都已编织成了回忆。
因为每天进校的游客太多,所以现在校园已经限流。我拿出破旧的学生卡,带着没有任何入校证件的妻子,心里忽然感到那样不安,再次回到母校已从学生变成了游客。好在学校留给我们的学生卡还能让我自由进出校园,少了几分与她的生分。
走在入校群贤路上,我傲骄地向妻子介绍这座校园,讲述自己在这求学时的往事。进门形似母鸡的雕塑,我和同学曾经无数次纠结其是何物种,指着右手边的王清明体育馆,自豪地说这里游泳健身都是免费的,但是必须要办健康卡才能进。走到校主陈嘉庚铜像前,告诉妻子校主的生平和创办厦大的历史。随后,我们还参观了鲁迅纪念馆,自然也不忘给妻子讲述鲁迅在厦大的点点滴滴,还特地告诉他如今的纪念馆便是先生刚到厦大的住所。告别群贤楼群,妻子显然已经爱上了这座美丽校园。
群贤楼群走到头是一个五岔路口,也是厦大校园的“交通枢纽”,分别通往西村大门、嘉庚楼群、芙蓉隧道、南光楼群的人文学院和建南大礼堂。以前站在路口空间宽阔,可以看见芙蓉湖,现在路口的东北角靠湖一侧建起了科学艺术中心。虽然这栋建筑设计上艺术感很强,但从它开建的那天起就被颇多诟病,不但破坏了校园的整体布局,而且绿色的屋顶也与以橘色为主色调的校园建筑格格不入。我想对建筑布局极为讲究的校主如果还在的话,是定不会同意的。我和妻子在楼前打卡,随后在路口另一边的鲁迅雕像前拍照留念后,便从坡上小道去往人文学院。
站在人文学院门前,心中有太多回忆和感慨,此刻又多了几分犹豫和不安,生怕碰见三年谆谆教导过的老师,我想我应会哽咽语塞吧。庆幸我来的时间正值上课,楼道里安静空旷,时而吹过阵阵海风。我自豪地让妻子看过道墙壁上曾在厦大任教的文学巨匠和文艺大师,回忆着我在这栋楼里的三年过往。南光讲座的火热一直在这栋楼里回荡,也许只有回到这里才能重燃那份热情。
之前的中文系学生处办公室已是人去楼空,经与辅导员老师联系才知,现已搬去建南大礼堂三楼。待去系学生处办完相关事宜后,我陪着妻子漫步在中午阳光下的上弦场。之所以说厦大是全国最美丽的校园,我想其胜过武大的地方便是这南光楼群对面的大海。海风掠过上弦场吹进校园,吹去夏季炎热,吹起女孩不经意间撩起的长发。当建南大礼堂的钟声敲响时,楼道里进进出出走过的学子,与钟声与海风相遇在上弦场上,沉淀着这座校园的百年荣光。校主建造南光楼群时的用意,也正是让海上经过的轮船看见这座美丽校园,看见中华大地的南方之强。有幸在这栋楼里求学三年,毕业多年后还时常想起听着海浪吹着海风讨论学术的场景,是何等诗意悠扬。感谢这座校园,不仅教给了我知识学识,更在于它温润的校园气质镌刻进我的骨髓,改变了我的性格、心态和人生态度。我时常告诫自己是厦大给了自己一次重生,今后不管走到哪里面对什么都要泰然处之。
看着上弦场的绿茵草坪和层层阶梯,眼前的青春与自己的青春重合在一起,抬头仰望建南大礼堂,思绪早已随着钟声飘向远去的过往和不知的未来。
下午去厦门日报办理遗失证明,第二日再次走进厦大校园,似乎又找回了曾经的自己,像个学生坦然走进大门。从到图书馆一楼档案馆查找档案到嘉庚主楼申办再到办理完毕,整个流程看似复杂,一切又都非常顺利。工作人员热情服务、快速办理,整个过程几乎没要我参与,只是安心等待即可。妻子在这过程中也被厦门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所折服,深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因此,也给我们留下足够的时间浏览校园。
嘉庚楼群设计沿用厦大老建筑形制,五栋楼沿芙蓉湖北岸一字排开,中间为主楼,两边各两栋副楼对称排在主楼两侧。主楼高21层,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楼体上嵌“颂恩楼”字样,四栋副楼从左至右分别嵌“钟铭选楼”“祖营楼”“成枫楼”“保欣丽英楼”,均为厦大校友捐赠建造。我当然不忘告知妻子,厦大人是不这样称呼这五栋楼的,而称之为“嘉一、嘉二、嘉三......”,就像刚进校园时学长向我讲述时一样。
嘉庚楼前是嘉庚广场和美丽的芙蓉湖。“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在广场上警示着每一个厦大学子。芙蓉湖躺在厦大臂弯,点缀着这座校园的美。湖中的天鹅更增添了湖面的生机活力。六月,正是凤凰花开的季节,火红的凤凰花在芙蓉湖畔次第盛开,装典着属于厦大独有的毕业典礼。厦大人都知道,凤凰花开两季,一季在六月送别老生,一季在十月迎接新生。如果说武大的校花是樱花,那凤凰花早已成为厦大的象征。炽热的六月,眼前凤凰花开,心头涌上一股离别的伤感和时隔七年再回母校的触动,一切仿佛重又回到曾经过往。
我和妻子沿着湖边慢行,离开芙蓉湖畔先后又经过了逸夫楼、克立楼、建文楼,到图书馆驻足,最后从南门出校。一边行走一边逐一向妻子讲述逸夫楼里师生探讨学术的笑声,建文楼因外形似猪头被我们戏称为“猪头楼”的趣闻,我在克立楼与建文楼中间长长坡道上派出所兼职的时光和在图书馆里度过的日日夜夜。
走出厦大校园,古老的榕树摇曳着枝条向我们挥手告别,它已在这站立百年,不断生长,不断沉淀,像一位风姿卓越的老人,站在校门内为这座校园迎来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