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二】感想
老子说当他在悟道行道的时候,仍然会有一些畏惧的东西,自然就是那些偏离本质的道的言语或行为等。可具体有哪些是偏离道的呢?老子在这一章就简单说明了一下。老子说大道本来是很平坦的,只是好多人面对平坦的大道,反而还是会想要去抄小路,结果越走越偏。
这样会有什么表现呢?比如在国家治理上,田地荒芜,粮库空虚,朝廷也不像样,而是是去追寻着华丽的服饰,崇尚武器,重视外在的财富等。从这几个现象就会看到偏离大道的表现,也就是偏离本质的东西,而是向外去寻求偏离本质的东西。
那在个人的修行之路上,自己有没有这些偏离本质的行为呢?捋一下自己的方向,一个是明心见性,也就是回归察觉的本心,这个应该不存在偏离的可能性。因为找到了本心的方向之后,那个方向是非常的清楚的,自己不容易偏离它。然后就是在追寻物质财富上,自己也不是执着于去追寻物质,而是去想我能够为现实世界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我去为他人和企业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自己自然是在不断的获取财富。而且我也不只是为了获取,拥有财富之后自己可以用它来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然后在精神上面,我追求的是和宝贝的相爱,我想要去爱她,滋润她的生长,而不是想要去索取爱。所以自己觉得我在感情上也不容易偏离本质。这样彼此保持着吸引和相爱。相爱的过程也是保持察觉的过程。
当我明确自己修行的方向之后,我觉得自己是很不容易会偏离方向的。因为当我在保持回归本心的时候,我的所有行为将是倾听宇宙所得到的结果,而不是我个人的思维等所得出来的。这样我的方向会变得越来越清晰,也会更加的明白哪些是偏离大道的方向。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立的就是一个清晰的方向,关于知天命的方向。当一个人真的能够树立了这个方向之后,应该是很难再有所偏离。因为这个方向会是从灵魂里面生出来的。所谓的灵魂也就是那个无相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