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安排了培训,并没有时间记笔记。
深呼吸,好吧,我撒谎了,关于国学我确实读的有点蒙,似懂非懂的,不慎理解;一周一本书,可是两周了这本书我还是没有啃完。
说实话,实话就是我学的有点吃力。对自己撒谎,给自己找借口,其实都是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有点泄气,所以公司安排的培训我反而比较积极,简单又容易理解。
同样是一周,前段时间我看书觉得自己能学到知识,虽吸收的也不完整。不过《国学入门》使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吃力。非常的吃力。
而我并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去学习,所以?所以又给了自己压力。
父亲节,你是怎么过得?
我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的,并没有回家。可是我提前给我爸祝福了呢!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了两百,给了老爸,说你想要啥就自己买吧!
再多我现阶段拿不出,而老爸也不会要的,反而是两百,不多不少刚刚好。
我们姊妹多,老爸老妈的衣服,平时看到都会给他们买了,家里的零食即其他,也是谁看到缺了什么,就默默地添置了。所以并不缺什么。
至于陪伴,我们工作离家并不远,也是隔三差五的就回趟家,回家多了,就真正的体会到“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在身边母想抽”的生活。
这可能有点夸张了,不过也不大差了,偶尔会惹他们不高兴,也会被吼,会同他们理论,就差挨揍了。
日子简直是鸡毛蒜皮,热热闹闹的。
我很庆幸他们安好的在我身边,父母在就觉的自己没有长大,虽过了任性的年纪,却还在做些任性的事情,爸爸妈妈,他们给予我无条件的包容。
妈常说,不要在任性了,我们还活着,你有家,我跟你爸走了,你该何处的容身。
这时我通常会保持沉默,是啊,他们健康的活着,我才有家可归,就算是浮萍一朵也是有根的,天空的风筝也是有人在牵着线。
我们从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们会没有了爸妈,失了根,断了线。那时该何去何从?
我们都在祈祷,祈祷父母能健康平安。
我们姊妹也没有大的志向,都想离父母近一点。不想体会到“儿欲养而亲不在”。
中庸一词,我今天记不起是在哪里看到的,然后脑海里出现了中庸之道一词。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看到的,在哪里看到的,总之他出现了在脑海里。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它包含了三层理论: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跟主张。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那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莫过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
有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能得以常存,我们的健康也就有了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人要有一技之长,做个有用的人才,又指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政。
中庸不是不能实现,而是很难实现。因为中庸不能量化,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感悟。
谈中庸,就必须谈道,而道离不开目标,没有目标的生活就没有了意义。
庸的基本词义是需求,是追求目标过程中的需求,是人与人(或物)之间互动过程中所得的量和所付出的量。
比如要宽容,就是表现在人与人情绪间的互动量在中度。没有情绪那是不可能的,但情绪的这个度,我们可以修炼。
想到了中庸之道,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就去查了百度,这话题差的有点太远了。
无戒写作训练营四期 十二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