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学而】篇的第二句。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句话是孔子的学生,有子说的。
有子,姓有,名若,子为尊称。
那么,这句话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呢?
在有子看来,抓住事物的根本最为重要,这也就是哲学中经常提到的“通过现象看本质”。
儒家所倡导的本质,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仁”。譬如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忠孝节义”,其实都是“仁”的衍生物。没有了“仁”,其他的根本无从谈起。
这就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真正解释,君子致力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只有抓住了本质,其正道才能应运而生。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感到太空泛了,你总是提“仁”,那么“仁”究竟是什么?
这个时候,有子举了两个例子,孝悌。
这里要讲清楚,这是两件事,孝是孝,悌是悌。
孝指的是孝敬父母,悌指的是尊敬兄长,能做到这两件事,就已经开始在施行“仁”了。
这里我不得不多说一句,儒家绝绝对对是应用之学,而不是学术探讨,仅仅坐而论道。
虽然他们也经常讨论这些问题,但他们不是闲的没事做,坐在那里比学问,他们是通过讨论的方式,来反复理解这些事情,继而应用到实践中去。
你不是不知道什么是“仁”吗?那简单,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两件事去体悟它,在做中知,随着做,你对“仁”的体悟也就越深。
因此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如果做到了这两件事,那么你就进步了一大块,也就不会犯上、作乱了!
犯上,在这里指的是冒犯上级。
网络上有这么一个段子,说是像90、00后这两代人,只要老板不听话,就辞职。听上去确实很爽,很任性,因为他们家里没有那么重的负担,又年轻,所以工作很好找。做起事来,也就没那么多的顾忌。
然而,我却想说人生可以有一两次任性,但不能总这么任性,因为归根到底坑的是自己。
或许有人会说了,现在赚钱的机会那么多,何苦在一棵树上吊死?不错,机会是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个机会都属于你,想要赚钱,至少要在一个细分领域内用心经营三到五年,没有这份韧性与坚持,是很难出成绩的,即使碰巧出了成绩,也很难去维持。
当然,我并不是说,无论老板如何对待我们,我们都要默默承受。《论语》中也有对身为管理者的要求与约束,我们会在后面的课中逐一讲到,这就是这部书的伟大之处,它希望通过互相约束的方式,来使社会走向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