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书》为例:浅析导演岩井俊二的电影美学

《情书》是由岩井俊二执导,中山美穗、丰川悦司、柏原崇等主演的爱情电影,于1995年3月25日在日本首映,1999年引进中国内地发行,2021年5月20日在中国内地重映。该片改编自同名小说《情书》,讲述了一封原本出于哀思而寄往天国的情书,却出乎意料地收到同名者的回信,并逐渐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却始终沉静的爱情故事。

导演岩井俊二对青春题材电影的把握可谓炉火纯青,而今时隔27年,再看这一部豆瓣8.9高分的《情书》,仍能感受到那份跨越生死的深刻暗恋,那份关于青春的悸动与遗憾,为之悲伤与感动。

不同于北野武的血腥暴力,也有别与同样以温情题材与唯美表现出名的周防正行,岩井俊二的作品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化和诗意的美学特征,而正是这种独特的“岩井美学”使其受到无数人追捧,被誉为日本最具潜力的新晋“映象作家”。

一、物哀之美

日本人喜欢美,尤其钟情“物哀”之美。

“物哀”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局宣长提出,他认为:

“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一切不尽如人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至深的。”

“物哀”是从寂寞的心境中诞生的悲剧之美,物哀之美,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

日本“物哀”之情的诞生,与日本地理的环境有着巨大关系,一方面,日本列岛四面环海,因独特的地理及气候,自然美景密布,雪山、海岛、湖泊、火山给人无尽美的享受;

另一方面,日本又天灾频发,千百年来,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给日本国民带来太多伤害与不幸的回忆。

在顿感自身的渺小与无力之中,目睹美好事物的消亡,久而久之,一种“世事多变无常”的观念便深植于日本国民心中,使其产生了对“悲哀”的崇尚之情,“物哀”便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的美学理念。

而岩井俊二的作品《情书》,也极好的传承了这种“睹物伤情、物我同哀”物哀之美。

《情书》这部电影,其故事内核便是“逝去”,青春的逝去、亲人的逝去、爱情的逝去,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哀伤。


二、死亡之美

在岩井俊二的系列电影中,死亡同样是一大重要命题,一般人会对死亡讳莫如深避之不及,但岩井俊二却总是直面死亡,这很大一部分也是受日本独特生死观的影响。

有别于其他民族,日本民族对于死亡、暴力、消逝等一系列消极思想颇为崇尚,对于死亡,他们更多的是欣赏与赞美,而这种思想也深刻的影响着日本国民,并贯穿于他们的文学艺术作品之中。

川端康成曾说:

“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

而深受影响的岩井俊二,也在其作品中,着力表现其对死亡的态度。

但和同时期杰出导演北野武一样,他们都没有拘泥于传统的生死观,而是结合西方文化,试图用作品,诠释自己对死亡新的理解:在强调生命流逝不可逆的悲伤主题的同时,彰显其对死亡与生命的沉思。

所不同的是,北野武擅长“暴力美学”,用血腥杀戮反衬生命与死亡,而岩井俊二则是用唯美、温和又含蓄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死亡美学”。


三、镜头美学

巨匠市川崑曾锐评过 

“你的电影是逆光调呀......”

从摄影角度来看,所谓逆光摄影,是一种有别于正常摄影的技法,因为它所描绘的最终成品并不是人眼正常情况下能识别的。一般来说,逆光摄影的最明显标志就是剪影,因为往往背景曝光级数高于前景,往往正常背景曝光,而缺少光线的前景就会漆黑一片。而正常的肉眼观察是看不见这一现象的,因为人眼会自动调节,保证注视区域的亮度信息。而岩井所使用的逆光技巧,是在此基础上延伸,统一提高曝光量,从而能够看清人物的面孔,同时让人物的轮廓融化在稍微曝光过度的背景中。这个是接近肉眼观察的效果,而且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状况。因为一般电影会在电影布光上下很大功夫,通过4到5个角度的光线,塑造起在美术上十分正确的人物形象,但也因此丧失了真实性。而逆光,可以很好的充当主光源,同时淡化背景因素,突出演员的存在,而真实性也大大增强。但是在深层意义上,不矫揉造作又体现淳朴的美感,岩井的电影普遍存在这种倾向。


逆光是一种十分内敛的手段,这个体现在岩井大部分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上,主人公往往都是有些自闭倾向,不多言,胆怯的应付周遭的事物,但是内心中却充满了激情。渡边博子是这样,凤蝶是这样,莲见雄一也是这样。
那种激情,化为闪烁的眼神光,在逆光的暗部闪烁。就岩井俊二自己来说,设置这样的人物,和自己的个性是紧密相关的,自己上学时就和女藤井树一样做过图书委员,和莲见一样,加入过剑道社团,同样害羞,内敛的他,有了喜欢的女生,甚至会故意装作讨厌她,不理睬她(男藤井树就是这样)......所以说,其电影正是反映了真实的岩井俊二自身的存在,他把自己幻化成不同的分身,出现在了自己不同的电影中。所以说,逆光是岩井个人特质的一个外化表现,也是其所谓“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