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车烽火里的勇与智 ——《铁道游击队——票车上的战斗》读后感

票车烽火里的勇与智

——《铁道游击队——票车上的战斗》读后感


票车上的战斗,只是铁道游击队多次游击战斗中的一次—— 这不是史书里冰冷的文字,而是真实发生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就在我们脚下这片被铁蹄践踏的土地上的一次殊死搏斗。这次战斗被作家知侠写进了家喻户晓的《铁道游击队》里,每每读到这次战斗,都被游击队的勇敢智慧所折服。

1938年,枣庄笼罩在日军统治阴霾下,鬼子在城里筑起炮楼,铁路沿线布满铁丝网,码头被宪兵队严密把控,乡亲们出门要向鬼子鞠躬行礼,稍有不慎就会被冠以 “通匪” 的罪名拖走。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牵制鬼子的兵力,配合山区主力部队反扫荡斗争,游击队员一次次出其不意的对鬼子发起进攻。

在抢票车之前,队员们对任务做了充分的论证,最终在兵车、货车、票车之中选择了票车,可以给鬼子带来更大的影响和损失。他们对抢车细节做了全面考虑。火车战斗不同于陆地战斗,首先,列车开动过程中协同作战不利,是最需要克服的困难。队员们扒车技术有高有低,如果技术高的先上车碰到鬼子,枪一响其他车厢鬼子拥过来,技术高的就处于不利局面,后上车的也容易被发现;其次,掌握车头的问题。如果不掌握住车头,正打的时候火车到站,不但完不成任务连跑都来不及。为此他们制定抢占司机位控制列车策略,两名队员伏在路基斜坡上,列车即将到站之际,迎着这个庞然大物,蹿到道边的路基小道。当车头前部闪到身边,凭借从小就苦练的扒车技术以闪电速度进入列车驾驶室,对鬼子司机突然袭击,然后取代司机位置,控制列车速度和终点。按照事先掌握的鬼子信息,每名队员分配一个车厢对付日本宪兵,等司机在车头发号施令同时开展行动。为分散鬼子注意力,他们采取不同上车方式。有的半路扒车上车,有的装扮成商人农民,带着好吃的吃食美酒贿赂车厢宪兵,骄横的鬼子误以为“中日亲善”达成,中国人已经屈服在他们的屠刀之下。殊不知等敌人放松警惕的那一刻,便是雷霆出击的开始。

战斗结束后,他们在疏散乘客前不忘做思想政治工作,向老百姓宣传共产党的抗战策略,表达党的武装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决心。撤退时,还把党的标语贴满了整列火车。

掩卷沉思,觉得游击队员们太了不起了——在漫长黑暗的岁月里,为了把鬼子赶出家园,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困苦,那份钢铁般的信念,让他们每一次投身战斗时都热血万丈。在党的指引下,他们边斗争边成长,从自发的反抗者蜕变为能打胜仗、敢于碰硬、指挥得力的智慧型队伍。

票车上的战斗早已成了历史,但队员们开展侵略者游击战争的无畏,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胆略,在敌人的运输线上撕开缺口的壮举,早已化作枣庄大地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提醒着我们不断汲取勇气与智慧,沿着革命先辈的道路不断前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