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笳》和《小胡笳》

“胡笳”本来是北方少数名族的吹奏乐器,汉代传入内地。由于它的音量宏大,用于军乐以壮声威。晋代仪式音乐中车驾停止时吹奏《小胡笳》,车驾出发时吹奏《大胡笳》。初唐琴界盛行沈家声和祝家声,其代表曲目即《大胡笳》和《小胡笳》,不少琴家把它作为必修曲目。

《大胡笳》的内容来源于蔡琰的《悲愤诗》。和我们熟悉的《胡笳十八拍》并非同一作品,虽然都是表现蔡琰在既思念故乡又要惜别幼子的痛苦矛盾心情。但是两者在音乐结构和曲调风格上并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只是在《大胡笳》的影响下产生而已。

《小胡笳》的规模虽然比《大胡笳》略小,但是两曲的基本情调是一致的。现存乐谱中《小胡笳》的小标题是:雁归思汉、吹笳诉怨、无所控诉、仰天长叹。也是表现身居边塞,借北雁南归抒发其故国之思。这样的内容与其说表现蔡琰,不如说是概括了一般戍守边塞者的思乡之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