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大非偶

公元前706年,北狄大举入侵齐国,短短数日时间,连下齐国祝阿、历下两城,边关连连告急,齐禧公一边增兵迎敌,一边派人前往郑、鲁、卫三国求援。

西周时期,中原人把周围非华夏的四方少数民族,鄙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虽说现在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可在古时,华夷有别,这些游离于中原文明之外的少数民族,经常在中原的边缘地带进行劫掠,严重影响着华夏民族的生存生活。

中原众诸侯虽说内斗不止,可在抵抗蛮夷戎狄等异族入侵的对外战争中,还是能统一战线的。

所以当郑庄公接到齐国的告急文书,没有丝毫犹豫,派公子忽为将、高渠弥为副将,领兵车三百乘,星夜前往历下,救援齐国。

当郑国军队赶到历下的时候,鲁、卫两国的援军还连个影子都没有。齐禧公得知郑国军队来得如此神速,惊喜不已,亲自出营迎接公子忽等人。

几人入营坐定,齐禧公笑道:“世子亲自领军前来,不知有何破敌良策”?

公子忽回答道;“狄兵虽然悍勇,但生性放纵,不受约束,贪婪而残暴,胜了互不谦让,败了互不救援,只要派一支兵马前往交战,假装溃败,狄兵贪功,一定会前来追赶,我们事先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三道埋伏,等他们进入包围圈,三路伏兵一齐杀出,将他们大军截断,各个歼灭”。

齐禧公依计而行,派夷仲年引一军前往诱敌,他亲自引一军埋伏于东面,公子忽、高渠弥各引一军埋伏于北面,只等狄兵到来。

果如公子忽所料,夷仲年率军与狄兵交战,假装不敌,诱敌深入,狄兵少良引军急追,一头撞进了埋伏圈,早早埋伏在此的齐禧公率军杀出,将少良率领的先头部队全数歼灭,而公子忽、高渠弥率领的郑军也与大良率领的主力部队交战在一起,一番厮杀之后,狄兵溃不成军,死伤枕藉。

杀退狄兵后,齐禧公对有勇有谋的公子忽十分欣赏,在庆功宴上提出,要把自己的二女儿文姜嫁给公子忽,却被公子忽以“未秉父命,私婚有罪”给拒绝了。

齐禧公不免有些尴尬。

其实这门婚事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了,早在多年以前,齐禧公和郑庄公会面时,就向郑庄公提起过这门婚事。

当郑庄公向公子忽说起时,公子忽却说道:“人各有偶,齐大,非吾偶也”。

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配偶,齐国大,郑国小,齐国公主不是我合适的人”。

那时候俩娃还小,郑庄公虽觉惋惜,却也没有勉强。

公子忽再次拒绝与齐国联姻,高渠弥十分不解,问公子忽道:“若与齐国联姻,公子在外也就有了依靠,世子之位就会更加稳固,齐侯又如此看中公子,公子却为何屡次拒绝”?

公子忽回道:“以前我未曾为齐国效力,尚且不敢高攀,现在偶效微力,就领个妻子回去,世人会如何看待我?大丈夫志在自立,怎能依靠外戚”。

高渠弥闻言,也就不再多说。

公子忽辞婚,志气倒是有了,可他没料到,拒绝了齐国这个强大的外援,在以后与他几位弟弟的政治斗争中,竟屡屡被倾轧,更是导致了几大诸侯国陷入混战,数位国君身首异处,其中也包括他自己。

..........................

公元前701年,一代枭雄郑庄公病倒了。

郑庄公缠绵病榻之际,对自己的身后事,泛起了深深的担忧。

这时候的郑国,可谓是内忧外患。

郑国居于中原之中,东有齐国,西有秦国,南有楚国,北有晋国,典型的四战之地,后继之君若不精权谋,不懂变通,则很难在这些大国的夹缝中立足。

郑庄公有十一个儿子,以公子忽和公子突最为出色,长子公子忽已被立为世子多年,文武双全,按理说应该由他继承君位,可他太过清高,不屑权谋,拒绝齐国这个强大的外援,自剪羽翼,很明显,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次子公子突倒是最像他,又横又能,野心勃勃,庄公倒是有意立他为君,可长子公子忽屡建大功,百姓信服,又没有什么过错,不好轻言废立。

庄公犹豫不决,便将祭足召来,对他说道:“寡人想把君位传给子突,你怎么看”?

祭足赶忙下拜:“世子居储君之位已久,臣民拥戴,主公要废长立幼,臣不敢奉命”!

祭足作为两世老臣,是郑国政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不愿拥护的国君,即使继位了也难以长久,见祭足反对,庄公无奈,只好说道:“子突不会安心做臣子的,那就把他送到宋国去吧”。

“臣奉命”。

“郑国从此多事矣”!庄公暗自叹息。

老祭呀,我把儿子托付给你,你可要好好辅佐他啊。

几天以后,带着称霸的遗憾,郑庄公去世了。

郑庄公在位四十二年,观其一生,可谓灿烂辉煌!

继位之初,叔段虎视眈眈,隐忍二十一年,一举克段于鄢,并誓与其母“不及黄泉无相见”,最终掘地见母,不落六亲不认之把柄,不亏孝道。

与周王室互换人质,强割王田,挣脱了周礼束缚。葛繻之战,大败王师,打破了周天子不可侵犯的传统观念,拉开了礼崩乐坏的乱世之幕。

且精于权谋,善于外交,与宋、卫、陈、许、戴、息等多国数度交锋,未逢一败,纵横裨阖于中原,以中等国家实力书写大国风采,牛逼闪闪!

毛主席对历史上很多帝王级别的人物,都有着独到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上名号响当当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不过被他用“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一笔带过,而名头一般般的郑庄公,毛主席的评价却极高,说“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因为郑庄公“在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中都很懂得策略”。

...........................

郑庄公死后,公子忽继位,是为郑昭公。

而公子突,按庄公遗命,也被打发回了宋国姥姥家。

郑昭公继位之后,按照周礼,应该派遣大臣前往各国聘问,郑昭公对野心暗藏的弟弟公子突不大放心,于是派祭足前往宋国,打探公子突的近况。

公子突的生母是宋国雍氏之女,雍氏是宋国的名门望族,公子突对自己被赶出国门极为不满,多次向舅舅雍氏表示想借宋国的势力回国继位,他舅舅自然是支持他,就把他的想法转达给了宋庄公。

宋庄公,就是那位在郑国避难多年的公子冯。

这可是个白眼狼,郑庄公去世,公子突意图谋反,按说他受郑国多年庇护之恩,本着知恩图报的原则,也该阻止一下,维护郑国安定,可这家伙却显得异常兴奋,觉得这是个趁火打劫的好机会。

于是答应公子突,与他商定:宋国助他继位,郑国向宋国上贡白璧百双,黄金万镒,谷子三万钟。

简直狮子大开口!

公子突急于争位,没有不同意的。

就在这时,郑国派来聘问的祭足也到了。

宋庄公大喜,对公子突说道:“公子回国继位,全在此人身上”。

“祭足是子忽一党的人,怎么可能会帮我”?公子突不解。

“寡人自有妙计”。

随即安排武士在大殿埋伏,只等祭足到来。

祭足进殿后,还没来得及见礼,就被一拥而上的武士们给绑了起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